結果皇後又問,“你家其他的孫女呢?也該到了帶出來熟悉場合的年紀了。”
“你不經常出來走動,怎麼也拘著孩子們?”
陳玉壺意外,卻沒表現出來。
“家中孩子養在一起,豐成倒黴,其他的孩子也陪著,都是蕭薿她們商量著教導,臣妾是不管的。”
“也好,林家的教導一向是不會錯的,這樣孩子們心齊。”
“家中姊妹多,盼著她們能像娘娘說的那樣,將來互幫互助。”
……
等到皇後終於問完了話,陳玉壺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她覺得難以招架,在其他人看來,卻是上位者的寵愛。
那一晚皇後說的話本就不多,更彆提第一個就問了陳玉壺。
在其他人看來這就是榮耀的表現。
但是對陳玉壺來說,說實話,就是叛逆。
尤其是她對古代的皇權,隻是怕,並不代表有很多的敬畏。
所以她並不覺得榮光。
如果是她施恩給彆人,那她會覺得很榮耀。
怪不得越高位的人,越想造反。
越高位的人,越能感受到,那種朦朧的頭頂有片天壓製的約束感,
窒息。
宴會上,有位長得很好看的姑姑,叫做雲汐,來給陳玉壺送吃食,是皇後特賜的。
陳玉壺對著姑姑很客氣。
皇後身邊的大宮女,都是雲字開頭,都是多年得器重的老人了。
麵對陳玉壺的客氣,雲汐姑姑表現的謙遜溫和,對待陳玉壺也很恭敬。
似乎天生就有本事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起碼陳玉壺是感覺到了,連帶著想到皇後,心中都溫和了幾分。
隻是幾句話的功夫而已。
陳玉壺暗暗提防。
這一幕被其他人看見,自然又是一番羨慕嫉妒恨。
陳玉壺看不見的地方,莊國公夫人則笑的有些奇怪,表情絲毫充滿了一些彆的味道。
千秋宴結束,宴會很熱鬨。
皇後一向低調,更彆提這次特地在宮中辦宴,參加者眾。
結束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宮中的甬道上已經上燈。
有四個小太監提著燈給陳玉壺和崔氏帶路。
陳玉壺心中不安,她不喜歡這麼晚,還待在宮裡。
皇宮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對陳玉壺來說,卻不是。
她記得程始的臉,繁花映襯的笑臉,卻充滿了悲涼感。
崔氏攙著陳玉壺,婆媳倆個把步行速度拉到最快,隱隱要把提燈的人給甩在後麵。
小太監不明所以,隻好緊緊的跟上。
終於出了宮門,
邁出宮門的那一刻,陳玉壺都能感覺到,自己鬆了半口氣。
般若轉身對著四個小太監打賞。
“幸虧四位公公掌燈,今日皇後千秋,是大喜事,大家同賀,我家夫人給四位小公公添一道菜。”
四個小太監推辭了幾句,也就收下了。
他們在宮裡,主要的來源方式就是打賞。
同樣的,如果陳玉壺的出手不闊綽,那麼就會被他們口口相傳。
下次陳玉壺進宮,想指使他們做事,就困難了。
這種該死的約定俗成的規則,甭管是國夫人了,就是皇子公主也得遵守。
否則有吃掛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