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課堂是由陸承安來上,平日裡教其他學生認字、解析等等都是由陳淵來進行。
包括陳亢也一樣。
有什麼不懂的都會去問陳淵。
經過上一次頓悟的陳淵,如今已有六品上的文道修為,對於文道典籍的理解明顯更上了一層樓。
教授他們綽綽有餘。
後來天子頒布了自舉製政令,彆說是陸承安,連陳淵也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機會。
他無心為官,但他卻想的很遠。
書院弟子之中大師兄雖然如今外出做官了,但陳淵知道,大師兄何道哉之所以願意去當官並不是因為他想要走仕途。
他隻是想以此來印證心中所學而已。
隻要大師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必定會辭官不做,回到書院繼續讀書修行。
二師兄李仲明大概率會入朝為官,畢竟李家與皇室牽連太深,二師兄也並不排斥為國效力。
以他的能力以及李家和皇室的關係,二師兄的仕途必定是一帆風順。
而他,對於做官掌權沒有半點興趣。
他陳淵隻想留在書院,或許以後會外出負笈遊學,但最終終歸還是要回到書院的。
等將來書院弟子越來越多了,他就繼承先生的衣缽,留在書院教書育人。
至於寧兒,她隻需要負責開心快樂就好。
但書院隻有一個二師兄身居高位還不夠,將來書院弟子越來越多,牽連也越來越廣。
萬一天下無敵的先生不在了,比如傳說中的飛升仙界,那書院想要繼續傳承下去就是個問題了。
所以當陳淵得知天子的自舉製之後,心中便有了一份計較。
他要為書院培養一大批的背景關係。
當然,他並不會強求這些弟子一定要去自舉為官。
但隻要是有這個想法的,陳淵就一定會竭力扶持。
等將來他們走出書院入朝為官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對書院抱有善意。
加上有二師兄這個身居高位的親傳弟子在,書院至少有數百年的輝煌未來。
因此,天子頒布自舉製之後,陳淵便開始了一係列的計劃。
第一點便是在對於書院弟子的日常教導中關於如何為政,如何守孝增加了額外的教導。
第二點便是在日常學習中更加嚴格的去要求他們。
隨後再根據這些弟子各自的特點去因材施教,規劃他們將來的路。
不得不說,陳淵今年雖然才十五歲,但從小曆經苦難的他心智遠遠比同齡人成熟太多了。
他經曆過苦難,所以格外的珍惜書院的幸福和祥和。
為了守護這份幸福和祥和他願意用儘一切不違背仁義道德的手段。
陳淵的殫心竭慮陸承安全都看在眼裡,他自然明白陳淵這麼做的目的。
對於這個苦命的弟子,陸承安也自然而然的更多了幾分憐惜。
這是他的第一個弟子,毫無疑問也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弟子。
所以陳淵做的這些事他必定會百分百的支持。
就算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些不恰當和疏漏的地方,那也有他這個先生兜底。
而且陳淵給他帶來的驚喜還遠不止這些。
弘德元年年底,臘月初八下午。
正在書樓裡批改弟子們上交的課業的陸承安忽然頓住了手中毛筆。
心神瞬間進入識海,看到了那卷傳道寶典,不禁會心一笑。
“終於破萬了...”
————
大家覺得第四門神通選什麼呢?征求大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