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這真是把飯喂到她嘴裡了!
“我這家裡確實人少弄不過來,但也不能白占你們便宜,要不,橋到工坊這段算工錢或者管飯?”
村子上修路每家每戶要不出人出力要不出錢,這都是約定俗成的共識,尤其這邊土地獨屬她們一家,哪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全村人的免費勞動?
他們能願意幫著修路她就萬分感激了!
鄭惠秦婆婆幾人勸道:“不用,到工坊不也是大家夥走的多麼?一道修了就是,這要是拿工錢成什麼了?”
“小雨小水向南向北都在工坊忙活,還有那麼多牲口以及家裡的一攤子事,又加上修路,你說說你再要是管飯,該有多忙多累?”
修路村子上剩餘的人除了太老太小的基本都能搭把手乾活,這要是管飯可不得了!單單洗菜切菜燒菜好幾個人都忙不過來。
沈清一想確實如此。
她家人還是太少了,平日裡分配的過來,一旦有個額外的事就忙不過來了。
霍冰低聲道:“娘,到時候咱們衝兩桶紅糖水拎過去暖和暖和,儘一份心意。”
沈清覺得這個不錯,不費力又實用,並且紅糖她還囤的多,“好。”
修路的事宜敲定,清閒還沒兩日的村子又忙碌起來。
初雪還在融化,地麵哪哪都潮濕泥濘,現在沒法燒土,所以先去收集石頭和柴火。
婦人們負責柴火,柴火分為三部分,貼近地麵負責引火的乾枯雜草野草等,中間的灌木叢等細枝,上麵則架上粗壯的木柴。
趁天晴雪不是很厚收回來晾著,等地麵乾了後就能直接燒製,倘若天氣不好接二連三雨雪的話,那也隻能等待來年。
漢子們則是分批分塊去薅石頭,燒製的石頭寧可小不可大——大的難燒透,想要砸碎更是費力。
所以大多背著個筐子,帶著鋤頭犁耙,遇上露在土地外麵的石頭歸攏一起撿到筐子裡,半埋在土路的用鋤頭邊緣撬開一角就成。
撿好的就由驢子馱回。
沈清這邊修路的常駐隻有三人,她老大老二,外加休息那日兼職的燒飯四人組。
肥皂生意不能耽擱,霍冰關麗負責做,輕易不會動;
兩個小孫女離不開人,江向中全程負責,走不開;
老大老二原本鏟完草料就能休息了,如今休息不成了,輪休的做飯四人組也不休息了。
沈清作為家裡最為清閒的那個,此時此刻實在沒法厚著臉皮再躲懶,當個整勞力乾活。
連乾了三天下來,她隻覺得渾身哪哪都疼,腰都直不起來!
這還是老大老二他們包攬了最臟的活,驢車牛車包攬了最吃力的部分,她隻需彎腰割野草茅草,一天下來,腰跟不是自己的了一樣。
可全家哪個不比她活多、累的多?
就連阿冰阿麗,一個夜晚要帶娃,一個還包攬了家務。
人少,忙活不過來,隻能安慰自己:農活,就沒有一樣舒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