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府中下人送來一張請帖,依舊是那淡淡的香味。
請帖上的字非常柔媚、圓潤,應是徐挽歌親自書寫,末尾還有一個特殊的符號印記,興是個人習慣。
大意是,明晚賞月詩會,邀請他前去。
原本沒什麼興趣,丟在一旁。
不過腦中閃過徐挽歌那絕美的身影,昨日與她從天龍寺一起走下山有說有笑的場景,心中生出些彆樣的滋味。
將那請帖又看了遍,最終還是放在了桌上,去院中練起了槍法。
府中內衛見蘇小樓槍法、刀法、棍法等無一不精通,時常有三兩人結伴前來討教。
蘇小樓來者不拒,互相切磋。
所住的院子都成了演武場,許多侍女、仆人閒來無事都會來觀看,一時間倒也熱鬨。
因為大家都知道,住進府中的蘇公子為人和善,氣度不凡,幾乎不會苛責下人。
沒有架子,所以府中接觸他的人都很尊敬他。
又過了一日,剛與幾個內衛高手暢快的打了一場,洗了個涼水澡。
杏兒仔細給他擦乾頭發。
忽然瞥見桌上被書壓著的請帖露出一角,心裡微動,一股子莫名的期待感浮上心頭,怎麼都壓不下去。
作畫間也心不在焉,難以入境,乾脆放下筆。
老瘸子師父說過,念頭不通達,習武之路多坎坷。
神使鬼差去換了身昂貴的黑色絲綢玄衣。
自從上次花了大價錢給自己和杏兒每人定了幾套價錢不菲的衣裳,由於穿起來太過招搖,而且他也不怎麼在乎衣裝,所以幾乎沒穿。
這黑色玄衣穿起來,整個人的氣質都冷酷起來,杏兒眼中都冒出了小星星。
仔細給自家少爺梳了一個嚴謹的頭飾,並取出了從未穿過的黑色長鞋服侍他穿上。
在門口扶著門框,呆呆的看著少爺出府,都沒人影了也沒回過神來。
前來送水果的將軍府侍女拍了一下她,笑說:“傻看什麼,你家少爺都走了。花癡!”
“小倩兒,你找打!”
杏兒被說破心思,惱羞成怒,佯裝打人之勢。
倩兒朝她做了一個鬼臉,兩人在房中追逐打鬨起來。
蘇小樓上了將軍府的馬車,朝杏春閣方向去。
杏春閣位於木南府,文南湖畔,接穿城而過的文南河。
因一旁一株古杏樹而得名,是挽風閣在木南城一處重要的產業,主要用於承辦各種節日詩會,接待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地方。
今夜是木南書院建立三百年的壽辰,所以熱鬨非凡,人潮湧動,多是木南城中的學子、才子。
更有木南府學正、幾大書院的院長、極富盛名的幾個大儒、翰林學士等等坐鎮。
是為木南府文人最隆重的集會。
杏春園內今夜來的人許多都是實權派的大人物,容不得半點閃失,兩府衙門的人早早做了準備,巡撫司還調來了大量的鐵劍營騎兵,巡防周圍街區。
這也是蘇小樓看到有大量士兵巡防的原因。
木南府不似南邊的大城,這裡是大夏與塞外各族暗裡較勁的交彙點,動不動就是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所以稍大一點的節日、聚會,都是如臨大敵。
都說木南府知府、巡撫比京城的順天府府尹還要難做,稍不注意就是抄家滅族之禍。
這一郡府配套兩套行政班子,放眼大夏,僅此一例。
而且其中一套還配備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另一套雖然沒有軍隊,但是其通判司、刑典司的捕快是整個大夏大府中最多的,比京城都高出十幾倍。
這種怪象也就木南府獨此一份,可見其特殊。
興許是舉辦集會的原因,整條街道都被清空,但是河岸兩邊聚滿了吃瓜群眾。
這種文人聚會,被讀書人用華麗的辭藻修飾到了極致,所以總會令人有所向往。
侍衛查閱了帖子,蘇小樓得以順利進入杏春園中。
建築規模極大,為文南湖約三分之一湖岸的範圍,按照皇家園林的規製建造,顯得極為大氣。
杏春園的主體為杏春閣和文南島。
由於文南島去年失火,還在修繕中,因此本次賞月詩會和木南書院紀念文會在杏春閣舉行。
杏春閣有六館八堂,可容納千人之數。
院中燈火通明,文人墨客學子各聚在一處高談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