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樓走後,才從屋後走出來十二人。
均是白麵無胡須,宮廷侍官裝束,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東廠十二太保。
“拜見督主!”十二人齊齊向溫泉中的老太監行禮道。
老太監示意無需多禮,其中一人端過侍女手中熱酒,恭敬走過去跪在老太監一旁。
將熱酒雙手奉了上去道:“義父,觀此人言行舉止,對聖上和您並無畏懼之心,會不會......”
老太監淡淡看了一眼跪在一側的義子,端起酒杯站起身。
環顧了這十二人一眼,走出了溫泉,道:“你入京十五年了吧?”
那跪在地上之人立刻起身,行禮道:“回義父,十五年零六個月!”
“十五年!十五年我看你在京城都學到了狗肚子裡去了!”老太監忽然嚴厲的罵起來。
那人被嚇得麵如土色,當即跪下伏地:“孩兒無能!”
老太監冷哼一聲,突然桀桀的笑了起來,陰冷尖銳,讓人雞皮疙瘩都起了一層。
剩下的十一人均是麵色一緊,齊齊跪倒一片。
“嗬嗬嗬,你十二人都是咱家一手調教出來,若是尋常人有這份心思,咱家倒也高興。”
“隻是你們要記住,你們包括咱家,都是皇上的家奴。皇帝喂養的一條狼狗,看家的時候就要有狗的覺悟,殺人的時候要有狼的凶性無情。”
老太監陰陰說著,走向跪著的其中一人,換了副慈孝的麵目,將他扶起來道:“小五,你說是不是啊?”
那叫小五的人被嚇了一跳,強裝鎮定笑道:“義父說的是。”
“都起來罷。”
老太監圍著每人仔細看了一眼,走了一圈,又停在那叫小五之人跟前。
他被嚇得手腳冰涼,不敢直視老太監。
突然,最開始說話之人一刀從他後背捅穿了他的肚子。
小五睜大眼睛不敢置信低頭看著血淋淋的刀尖。
如潮水的絞痛讓他麵目扭曲,嘴角流出鮮血,看向老太監不甘問道:“義父......這......這......為何,殺我?”
這殺我二字,幾乎是咆哮而出。
為皇家出生入死、鞍前馬後三十餘年,就得到這樣的結局?
他不甘。
老太監歎息一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道:“你六歲淨身,八歲跟隨咱家在塞外打仗。咱家待你如子,本希望百年之後你能繼承咱家衣缽,為皇上分憂邊軍之事。”
“但你卻苦苦哀求咱家,要進京,咱家心軟跟聖上幫你討了個司禮監肥差。景帝三年,聖上命令雜家負責在東廠浣衣局秘密組建內務衙門,監察邊軍動向,你不知從何處聽來消息,又來哀求咱家入了東廠衙門,咱家也允了。”
說著,老太監似乎陷入了回憶,“那夜京城生變,皇帝命令咱家前往木南府,走的很匆忙。臨行前咱家千叮萬囑,莫要牽扯宮中鬥爭,你可有聽進去?”
那小五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強忍著傷,爬到了老太監腳下。
努力抬起頭,哭著祈求道:“孩兒一直謹遵義父之言,定......是,對,定是哪個小人在義父麵前進了讒言,求義父明察啊......”
老太監很失望,若是他此刻能誠心認錯,興許自己能饒了他全家。
頓時也是怒上眉頭,嚴厲喝道:“事到如今,還敢狡辯。景帝十年,張貴妃父女栽贓嫁禍大理寺卿,是不是夥同你去做的?”
“景帝十一年,兩淮鹽商巨案,是誰指使你更換了送到聖上手中的簡報,以至於兩淮鹽商被誅連數萬人;景帝十六年,宮中太子中毒案,你擅自處決了與此相關的宮女太監十六人......”
這些隱秘之事被老太監一一道來。
聞言小五呆在當場,頓時心若死灰,仿佛被抽掉力氣一般,癱軟下去。
忽然哈哈的狂笑起來,悲憤哭著朝天怒罵道:“賊老天,你說過我能立不世功勳,都是一派胡言,聽信了你們的鬼話。咱就是作鬼也不會放了你們!”
說完,自斷筋脈,噴出一口鮮血,留下最後一口氣艱難道:“義父,孩...孩兒...不孝,辜負...您老人家...了。”
說完氣絕身亡。
見此,老太監眾義子麵色各異,但無人有憐憫之心,也無人為他求情。
太監後天涼薄,倒也不假。
老太監的心忽然像被什麼刺了一般疼痛,沉默了許久。
蹲下身親自將他那死不瞑目的眼睛合上,當年允他入京,不曾想卻是害了他。
“義父,要不要查?”最開始說話那人上前道。
“此事,你們莫要插手,刑部和大理寺、禦史台問起,一律不知。”
見眾義子雖點頭應是。
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帶出來的,視若己出,實在不想他們重蹈小五覆轍。
當下語重心長道:“當年四子還在咱家身邊的時候,極力勸說咱家要將那蘇然收入麾下,你知咱家為何幫他處理了劉家的麻煩,並放他入京?”
其中生的若女人一般妖嬈的青年出列行禮道:“孩兒愚鈍,未明其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然之能,為國之利器,他日開鋒露芒,必能造福社稷。我們與文官有本質上的區彆,留他在身邊,就有圖謀不軌的嫌疑。”
“武帝至今,權勢宦官不下百人,看似風光。最後千刀萬剮、腰斬於市者居多,連累舉族皆滅,好不淒慘。咱家能立兩朝不倒,不過是看得清、認得清自己的身份,唯對皇帝忠心舉事,不曾變爾。”
......
兩天一晃而過,蘇小樓認真擦拭著那支簡陋的長劍,劍柄掉了一塊護木,已經有些影響使劍了。
在木南府定製的護木很早就做好了,一直沒有裝。
當下將原來殘破不堪的劍柄拆了下來,露出劍柄護木內沒有一絲鏽跡的黑色劍把,不知多少歲月,依舊黝黑發亮,這劍的材質真是不俗。
換上了新的劍柄護木,用燒紅的鐵釘放入孔中捶打固定,塗了木蠟油,纏繞一層細束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