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木南府後,猶豫了很久,他才決定往木南城而去。
木南城,改變了他一生的地方。若是無文南島之變,他現在會不會與徐挽歌在北木南府頤養天年呢?
隻是這世上沒有如果罷了,最艱難的一步總要邁出去。
先是去看了舊貨市場的宅院,依舊如初,隻是換了主人。
院中水井旁的那棵樹,長大了許多,回想起杏兒在水井旁洗衣的模樣,他嘴角溢出笑來……隻是很快又回到了現實,免不了歎息。
城外的陷陣營早已將大本營搬到北邊,所以原來陷陣營的駐地已經成了外城擴建的住宅。
這木南城,比五十年前更加的繁華。
木南河邊熱鬨更盛。
月很明,賞月的花船在河中飄蕩,街上許多慶祝的活動讓他猛然想起,今是中秋之夜。
中秋啊,意難儘。
站在石拱橋上,看著燈火通明的木南河畔,一時間有些恍惚。
再次踏上文南島上,那夜一幕幕仿若昨日。
文南島因五十二年前的災變,死了那麼多人,彆人也不願意再來搞商業開發。
因時常發生鬨鬼之事,官府乾脆將十裡處文殊寺遷到了文南島。
多年來擴建了不少寺廟樓宇,但當年那座塔以及寺廟都完整保存了下來。
再次見到這裡的一景一物,蘇小樓的手都微微顫抖,摸著已經修複的柱子,那根鋼針就插在這個位置。
心還依舊隱隱作疼,五十二年了,自己還是不能釋懷。
焚香的和尚見此,佛家禮儀行了一禮道:“施主,文南塔入亥時關閉。如須上香祈佛還願,可到大雄寶殿!”
蘇小樓收了手,微微點點頭。
出了佛塔。
身後傳來和尚關閉文南塔大門的咯吱聲,他停下了腳步,轉身看了過去,兩扇木製大門漸漸蓋過了裡麵蠟燭的火光。
就讓往事如同這關閉的大門隨風而去吧。
懷中掏出一封書信,是大哥蘇然給他的。
大哥蘇然掌權後,開始調查自己死因和杏春園災變的原因,為了報殺弟之仇,與這件事有牽連者,都被他一一清算。
盛武皇帝也借機利用此事,開始進行血腥的清洗,殺得血流成河,連同老太監蔡明都沒能得到善終。
信中定是關於徐挽歌的信息。
他在文南島的入口處,猶豫了很久,他恐懼麵對徐挽歌。
但是他不能在心中留下如此魔種。
所以他還是拆開了,信上隻有簡短的一句話:木南街郡主府!
化作一道流光,朝木南街而去。
熟悉樣式的閣樓,與當年的挽風閣如出一轍,連院子裡的假山花草都一模一樣。
這讓他仿佛又回到五十二年前,挽風閣內漫步賞園,曆曆在目。
這郡主府因中秋燈火通明,卻依舊幽靜。
尋著聲音到了府邸中央,一小湖中雅致的宮殿。
湖邊樓簾下,隱約可見幾個年輕女子在彈奏歌唱。
蘇小樓輕身落到一側。
這時音唱停了下來。
隻聽一個妙齡少女的聲音:“姑媽,茵兒唱得怎麼樣?”
“還得多練習,身子骨偏弱,中氣不足……咳……咳。”
蒼老的聲音中,是那魂牽夢繞的熟悉之音。
蘇小樓心顫起來,差點控製不住現了身影,喚聲‘挽歌!’。
又聽得那妙齡少女‘嗯’一聲後,另外一個少女道:“姑媽,上次您答應給我和茵兒講,文南島青玉案會文端午。那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真讓人好生向往!”
半躺在臥榻上的徐挽歌,雖年逾七十,興許是修煉功法原因,卻如同五六十歲的人一般,臉上雖有蒼老之色,卻並無太多的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