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況:從“邊緣雜碎”到鬆散網絡的身份解構
1.1組織名稱的演變與內涵
哥布林流氓團的名稱並非固定,而是隨曆史階段、活動範圍及核心頭目變化不斷調整,每個名稱背後均暗藏其生存邏輯:
初代名稱“歸墟痕灰皮幫”事件前5年前4年):因成員均為灰綠色皮膚的流浪哥布林,且首次聚集於歸墟痕邊緣得名,“幫”字僅體現最低級的協作關係,無任何組織約束力;
俗稱“灰皮雜碎”事件前4年至今):由473豺狼人部落率先稱呼——事件前4年,3名哥布林偷獵豺狼人幼崽失敗,被部落巡邏隊追至枯骨峽穀,巡邏隊長“裂爪”在暴怒中嘶吼“這群灰皮雜碎,下次見一個殺一個”,此後該稱呼被歸墟痕周邊勢力沿用,帶有強烈的輕蔑意味;
內部互稱“疤臉的崽子們”事件前3個月至今):自疤臉擊敗前頭目“歪嘴”奪權後,其麵部從左眉骨至右下頜的深疤成為標誌性特征,派係內成員為表“敬畏”實則畏懼武力),私下以“疤臉的崽子們”互稱,而疤臉本人則默許這種帶有“父權隱喻”的稱呼,以此強化對小團體的控製;
聯盟對外稱謂“歸墟哥布林協作隊”事件前1周至今):為介入473豺狼人營地的探尋行動,疤臉牽頭組建聯盟時,刻意將名稱從“流氓團”改為“協作隊”,試圖弱化“掠奪者”標簽,偽裝成“可合作的邊緣勢力”,實則仍以勒索、投機為核心目的。
1.2核心定位:“寄生型機會主義者”的生存本質
哥布林流氓團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武裝組織”,而是以“低風險掠奪+短期利益交換”為核心的寄生型鬆散網絡,其定位具有三大特征:
生存優先於尊嚴:成員多為被其他哥布林部落驅逐的邊緣者如老弱、殘疾、犯過錯的個體),或被魔物襲擊後失去家園的流浪哥布林,為活下去可放棄任何“部落榮譽”——事件前2年,12名哥布林為從地穴人手中換1袋發黴麵包,甚至主動幫地穴人清理礦洞中的毒蜘蛛,其中3人被蜘蛛咬傷後,直接被同伴丟棄在礦洞深處;
利益綁定取代忠誠:無任何誓言、儀式或層級約束,成員聚集僅因“一起行動能多搶點東西”,若某小團體發現單獨行動更有利,會立刻脫離聯盟——事件前1年,“礦洞scavenger幫”因獨自發現廢棄礦洞中的銅礦,連夜脫離“地下資源派”,直到銅礦耗儘才重新回歸;
風險規避高於一切:嚴格遵循“打不過就跑,惹不起就躲”的準則,麵對銀狐狩獵隊的弓箭、豺狼人的利爪,從不敢正麵衝突,僅在對方放鬆警惕時偷襲落單者——事件前6個月,銀狐隊員“銀月”單獨追蹤魔物至斷河遺跡,3名哥布林趁其專注魔物時,從背後用石棒偷襲,卻在銀月轉身抽箭時,扔下武器狂奔10裡,連偷來的肉乾都遺落在地。
1.3活動範圍的地形特征與勢力邊界
其活動範圍並非隨機分布,而是精準貼合“低風險、易隱藏、有資源”的地形邏輯,核心區域可細化為三大板塊:
1)核心活動區:枯骨峽穀斷河遺跡廢棄礦洞三角帶
枯骨峽穀:長約8裡,寬23裡,兩側岩壁布滿深達數米的裂縫,底部堆積著大量野獸、魔物及冒險者的骸骨“枯骨”得名於此),峽穀中段有一條季節性溪流僅雨季有水),是哥布林的主要水源之一。峽穀內的“白骨洞”由巨型獸骨搭建的天然洞穴)是“峽穀掠奪派”的核心據點,洞穴內堆滿掠奪來的破舊武器、發黴食物,地麵鋪著獸皮碎片,角落處有專門關押俘虜的石牢僅能容納23人);
斷河遺跡:曾是歸墟痕支流的河道,因地質變動乾涸,遺留大量殘破的石製建築推測為古代地精部落遺址),牆體上布滿藤蔓和苔蘚,部分建築內藏有暗格哥布林常在此儲存偷來的物資)。遺跡中心的“殘垣廣場”是“遺跡固守派”的集會點,廣場中央有一塊刻滿模糊符文的巨石,哥布林雖看不懂符文,卻會定期在石上撒一把礦粉,祈求“不被豺狼人發現”;
廢棄礦洞:位於枯骨峽穀西側的山體中,共有7個入口僅3個可通行),內部通道縱橫交錯,部分區域因礦道坍塌形成天然陷阱。礦洞深處的“銅渣區”曾被人類開采銅礦,遺留大量礦渣)是“地下資源派”的主要活動地,地麵散落著獸骨製成的鏟子、藤蔓編織的礦簍,牆壁上用炭灰畫著簡單的“安全通道”標記僅內部成員能看懂)。
2)勢力邊界與緩衝地帶
為避免與其他勢力直接衝突,哥布林流氓團在活動範圍邊緣設置了“緩衝地帶”:
與473豺狼人部落的邊界:以枯骨峽穀東側的“紅土坡”為界,坡上插著3根綁著哥布林頭骨的木棍事件前3年,豺狼人部落為警告哥布林設置),哥布林從不越過紅土坡東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銀狐狩獵隊的邊界:以斷河遺跡北側的“銀月林”為界,銀狐隊常在此巡邏,哥布林若發現林中有銀色皮毛的身影,會立刻躲進遺跡的暗格中;
與地穴人拓荒隊的邊界:以廢棄礦洞的5號入口為界,地穴人負責礦洞深處的挖掘,哥布林僅在入口附近活動,雙方偶爾會交換“礦渣換食物”,但從不進入對方的核心區域。
1.4組織規模的動態構成與生存狀態
截至473豺狼人營地衝突事件時,96個小團體的規模呈現“金字塔式分布”,且成員生存狀態極度惡劣:
1)規模分層與具體構成
頂層核心小團體14個,615人):如疤臉帶領的“歸墟邊緣投機合作派”核心團隊42人,由3個微型團體整合而成)、“峽穀掠奪派”的“血牙隊”15人),這類團體有相對固定的據點、少量鐵製武器,且頭目掌握一定的情報渠道;
疤臉團隊的具體構成:成年戰鬥員31人含鐵爪帶領的10人先鋒隊、鼠眼帶領的5人偵察隊、跛腳帶領的8人後勤隊,及其他8名散兵)、老弱哥布林8人均為13歲以上,其中2人瞎眼、3人斷手)、未成年哥布林3人分彆為5歲的“小灰”、4歲的“碎牙”、3歲的“跛腳仔”,均為掠奪其他地精部落時抓獲,小灰因會爬樹,負責在據點放哨);
中層微型團體32個,35人):如“遺跡拾荒幫”5人,一家三口+2名同鄉)、“北礦銅渣小隊”4人,均為曾被部落驅逐的礦工),這類團體多為家族式或同鄉聚合,有簡易據點如遺跡的小房間、礦洞的角落),武器以石棒、獸骨匕首為主;
底層零散團體50個,12人):多為獨自生存的哥布林,或因內訌脫離大團體的個體,無固定據點,靠撿拾其他團體遺棄的物資、捕食老鼠為生,武器多為樹枝、石塊,甚至有12個個體因無武器,僅能靠“裝死”躲避危險。
2)成員生存狀態的細節
食物短缺常態化:96個小團體中,89個每天僅能進食1次,且食物多為“發黴麵包+生蟲肉乾+野草根”的組合——疤臉團隊的後勤員每天需帶著老弱哥布林在枯骨峽穀采集“酸漿草”味道酸澀,可果腹),若遇到雨天無法外出,就隻能吃儲存的發黴麵包,部分哥布林因長期吃黴食,嘴角常掛著綠色的黴斑;
疾病與傷殘率極高:因飲用渾濁水源如斷河遺跡的積水,含有大量微生物)、缺乏醫療手段,70的成員患有腹瀉、皮膚病,成年哥布林中,35有永久性傷殘如跛腳、斷指)——“峽穀掠奪派”的“血牙”因被巨狼咬傷左腿,走路時左腿需拖著地麵,隻能靠右腿發力跳躍;
壽命極短:哥布林平均壽命1520歲,但流氓團成員的平均壽命僅810歲,多數成員因“被其他勢力擊殺、病死、餓死或內訌死亡”無法活到成年——事件前1年,“遺跡拾荒幫”的5名成員中,有2人因偷吃地穴人的食物被打死,1人因腹瀉脫水死亡,僅剩下頭目“殘耳”和1名幼崽。
二、曆史發展脈絡:5年12次分裂的底層邏輯
哥布林流氓團的分裂並非偶然,而是“資源匱乏+權力爭奪+外部壓力”三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每一次分裂都深刻影響其組織形態,具體可追溯至12次分裂的關鍵細節:
2.1起源期事件前5年前4年):第一次分裂的“麵包與鐵劍”之爭
1)“灰皮幫”的誕生細節
事件前5年,12名被“銳爪哥布林部落”驅逐的邊緣哥布林含頭目“斷耳”,因左耳被部落首領斬斷得名),在歸墟痕西側的“枯骨洞”聚集——當時枯骨洞內堆滿了巨型蝙蝠的骸骨,12人靠捕食蝙蝠、撿拾野果為生,直到事件前4.5年,他們遇到一支迷路的人類礦工小隊3人),趁礦工睡覺時搶走了3把生鏽鐵劍劍身刻有“黑石礦場”字樣,推測為礦場遺棄的工具)、1袋發黴麵包和2個打火石,這是他們首次獲得“像樣的物資”,也因此自稱“灰皮幫”。
2)第一次分裂的導火索與過程
事件前4年,頭目“斷耳”私藏了2把鐵劍和半袋麵包,僅給其他11人分1把鐵劍和半袋麵包,其中6名哥布林由“瘸腿”帶領,瘸腿因右腿被陷阱夾傷得名)提出“平分物資”,斷耳卻揮舞鐵劍威脅“誰再鬨就殺誰”。
分裂過程:當晚,瘸腿趁斷耳熟睡時,偷偷拿走那把共享的鐵劍和剩餘的麵包,帶著5名支持者逃出枯骨洞,在枯骨峽穀另一側的“西坡洞”成立“骨刃隊”;
後續影響:斷耳因失去一半成員,實力大減,隻能放棄枯骨洞,遷往廢棄礦洞的1號入口,而“骨刃隊”則在西坡洞靠掠奪過往的流浪地精為生,此次分裂開啟了“資源分配不均即分裂”的先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2分裂高峰期事件前3年前1年):第二次至第十次分裂的血淚史
此階段歸墟痕邊緣的流浪哥布林數量增多因周邊哥布林部落爆發瘟疫,大量成員被驅逐),同時473豺狼人部落、銀狐狩獵隊的打擊加劇,導致“灰皮幫”及衍生小團體頻繁分裂:
1)第二次分裂前3年):分贓不均引發的“骨刃分裂”
“灰皮幫”與“骨刃隊”因“共同掠奪商隊”短暫合作——事件前3年雨季,一支運輸布料的商隊因山洪暴發被困在枯骨峽穀,兩隊共18名哥布林趁亂搶走了3袋肉乾、5根木棍和1匹破布。分贓時,斷耳要求“灰皮幫多分1袋肉乾”理由是“灰皮幫人數多”),瘸腿反對,認為“骨刃隊先發現商隊,應多分”,雙方爭執不下,最終“骨刃隊”分裂為“骨刃一隊”瘸腿帶領,6人)和“骨刃二隊”由“尖牙”帶領,5人),小團體數量增至3個。
2)第三次至第五次分裂前3年前2.5年):豺狼人突襲後的“潰散分裂”
事件前3年冬季,473豺狼人部落為清理邊緣騷擾,由首領“裂山”親自帶領20名巡邏隊成員,對“灰皮幫”的廢棄礦洞據點發起突襲:
突襲過程:豺狼人用火把照亮礦洞,裂山一聲令下,巡邏隊員揮舞利爪衝入礦洞,哥布林毫無防備,當場被殺死3人,其餘12人四散逃亡;
分裂結果:逃亡的哥布林分彆在“枯骨洞”6人,成立“洞鼠隊”)、“斷河遺跡”3人,成立“遺跡拾荒幫”)、“廢棄礦洞3號入口”3人,成立“礦洞scavenger幫”)形成6個小團體,總數達9個;
關鍵細節:斷耳在逃亡中被豺狼人的利爪劃傷背部,因缺乏治療,傷口感染化膿,3個月後死亡,“灰皮幫”徹底解散,其私藏的1把鐵劍被“洞鼠隊”頭目“歪嘴”搶走,成為後續權力爭奪的導火索。
3)第六次至第八次分裂前2.5年前2年):銅礦引發的“礦權戰爭”
事件前2.5年,“洞鼠隊”與“礦洞scavenger幫”聯合探索廢棄礦洞時,在5號入口附近發現少量銅礦可賣給流浪商人換物資),雙方約定“共同挖掘,平分銅礦”。但1個月後,“歪嘴”此時已成為“洞鼠隊”頭目)私藏了一半銅礦,賣給商人後換了2袋肉乾,僅給“礦洞scavenger幫”分了1小把銅礦渣。
分裂過程:“礦洞scavenger幫”頭目“黑皮”暴怒,帶領成員與“洞鼠隊”在礦洞內鬥毆,最終“礦洞scavenger幫”分裂為“北礦幫”“南礦隊”“中礦scavenger聯盟”3個小團體,同時“洞鼠隊”也分裂為“洞鼠一隊”“洞鼠二隊”,新增12個小團體,總數達21個;
後續影響:各小團體為爭奪礦洞入口控製權,開始在礦道內設置陷阱如絆索、落石),甚至互相偷襲,導致礦洞成為“死亡地帶”,最終隻能通過“劃分礦道區域”妥協。
4)第九次至第十次分裂前2年前1年):銀狐清理後的“避禍分裂”
事件前2年,銀狐狩獵隊為追查“魔物襲擊商隊”的蹤跡,對歸墟痕邊緣的哥布林進行清理——銀狐隊員利用弓箭精準射擊,多個小團體被打散,僅“北礦幫”“遺跡拾荒幫”等少數團體因躲在礦洞或遺跡深處幸免於難。
分裂結果:被打散的哥布林為躲避銀狐隊的追捕,進一步分裂,部分逃至地下淺層通道成立“隧洞隊”等8個小團體),部分逃至枯骨峽穀深處成立“峽穀隱者幫”等12個小團體),小團體數量激增至48個;
關鍵細節:銀狐隊員“銀月”在清理過程中,一箭射中“南礦隊”頭目“獨眼”的右眼,獨眼雖僥幸逃脫,卻因傷口感染失去視力,最終被自己設置的陷阱絆倒,摔死在礦洞深處,其帶領的小團體隨之解散。
2.3派係與聯盟形成期前1年事件發生時):第十一次至第十二次分裂的“聚合與對抗”
此階段小團體數量過多,單個團體生存困難,開始出現“按利益區域聚合”的派係,但因權力鬥爭,又發生兩次分裂:
1)第十一次分裂前1年):“峽穀掠奪派”的權力爭奪戰
以“枯骨峽穀”為核心活動區的12個小團體,在“血牙”因曾殺死一隻巨狼,牙齒被鮮血染紅得名)的帶領下組成“峽穀掠奪派”,血牙試圖強製要求“所有小團體的物資上交,由他統一分配”,這一要求引發6個小團體的不滿其中以“西峽爪刃派”頭目“快腿”為首)。
分裂過程:在“爛泥沼集會”上,快腿當眾反對血牙,血牙暴怒,揮舞鐵劍砍向快腿,快腿靈活躲過,帶領5個小團體逃離枯骨峽穀,與“斷河遺跡”周邊的9個小團體組成“遺跡固守派”,小團體數量達54個,首次形成2個明確派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妥協條件:血牙因無法消滅快腿的勢力,隻能同意“峽穀掠奪派負責峽穀深處的掠奪,遺跡固守派負責遺跡周邊的拾荒,互不乾涉”。
2)第十二次分裂事件發生前3個月):“地下資源派”的入口控製權之爭
“礦洞係”18個小團體組成“地下資源派”,因廢棄礦洞的3號入口最靠近銅礦的入口)控製權,分裂為3個次級派係:
“北礦幫”:由“黑皮”帶領,控製3號入口北側的礦道,主張“按挖掘量分配銅礦”;
“南礦隊”:由“石錘”帶領,控製3號入口南側的礦道,主張“按人頭分配銅礦”;
“中礦scavenger聯盟”:由“瘦猴”帶領,控製3號入口的中間區域,因人數最少,主張“平均分配”;
分裂結果:三方因無法達成一致,最終“中礦scavenger聯盟”的6個小團體脫離“地下資源派”,加入“歸墟邊緣投機合作派”,小團體數量穩定在96個,派係整合為13個,聯盟通過“臨時合作協議”達34個。
三、分裂後格局:96個小團體、13個派係與34個聯盟的運作細節
3.196個小團體的“脆弱聯係”:暗號、集會與信使
儘管分裂頻繁,96個小團體仍通過一套“低成本、高隱蔽”的機製保持聯係,避免互相攻擊偶爾因資源爭奪仍有衝突,但會通過派係調解):
1)暗號係統:區域化與場景化的雙重設計
暗號分為“日常聯係暗號”和“緊急預警暗號”,且因活動區域不同有明顯差異:
日常聯係暗號:
枯骨峽穀區域:見麵時“右手拍擊地麵3次+發出‘吱吱’聲模仿盲眼鼠的叫聲)”,若對方回應“左手拍擊地麵2次+‘嗚嗚’聲”,則為友方;
斷河遺跡區域:敲擊石頭2次用石棒),若對方回應“敲擊石頭1次+吹口哨模仿鳥類叫聲)”,則為友方;
廢棄礦洞區域:咳嗽2聲低沉沙啞),若對方回應“咳嗽1聲+跺腳1次”,則為友方;
通用暗號:無論在哪個區域,若遇到陌生哥布林,先“舉起右手,露出手腕的灰綠色皮膚”區彆於其他哥布林部落的“左手舉石”),若對方同樣舉手,則進一步確認區域暗號。
緊急預警暗號:
發現豺狼人:發出“嗷嗚”的狼嚎聲模仿豺狼人的叫聲,混淆視聽),同時快速躲進隱蔽處;
發現銀狐隊:吹3聲短促的口哨,然後向反方向逃跑;
發現魔物:揮舞武器,發出“啊啊”的尖叫,通知周邊同伴逃跑。
2)“爛泥沼祭壇”集會:每月一次的“生存情報交換會”
每月初一清晨,各小團體派1名代表多為頭目或偵察員)前往歸墟痕邊緣的“爛泥沼祭壇”集會,該祭壇是古代地精部落遺棄的祭祀點,具體細節如下:
祭壇環境:位於爛泥沼中央的一小塊高地,麵積約10平方米,地麵鋪著破碎的石磚,中央有一塊高約1米的黑色巨石表麵刻滿模糊的地精符文),巨石旁插著7根綁著獸骨的木棍分彆代表7個早期小團體);
集會流程:
1.簽到階段:代表到達後,需在巨石旁的泥地上按手印證明“已到場”),若某小團體連續2次未簽到,視為“已解散”,其活動區域由其他小團體瓜分;
2.情報交換階段:由“odest的頭目”通常是“遺跡固守派”的“殘耳”,年齡13歲,是目前流氓團中最年長的成員)主持,各代表依次發言,內容多為“資源情報”如“枯骨西坡有商隊遺棄的木箱,內有麵包”)、“威脅預警”如“銀狐隊近期在銀月林增加巡邏次數”);
3.衝突調解階段:若上月有小團體間的衝突,由各派係頭目共同調解——事件前1個月,“北礦幫”與“南礦隊”因爭奪銅礦發生鬥毆,最終在“地下資源派”頭目的調解下,約定“北礦幫負責周一、三、五挖掘,南礦隊負責周二、四、六挖掘,周日共同休息”;
4.散會儀式:所有代表圍著巨石站成一圈,撒一把礦粉從廢棄礦洞收集的銅渣粉)在巨石上,然後齊聲喊“活下去”,隨後各自返回據點。
3)盲眼鼠信使製度:哥布林的“地下郵政”
因哥布林不識字,且活動區域多為隱蔽地帶,他們利用歸墟痕特有的“盲眼鼠”傳遞情報,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盲眼鼠的特征與訓練:盲眼鼠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齧齒動物,體長約10厘米,灰色皮毛,眼睛因長期生活在地下而退化呈白色),但嗅覺和記憶力極強,能精準找到標記的地點。哥布林通過“食物引導”訓練盲眼鼠——從小用發黴麵包屑喂養,讓其熟悉各小團體據點的氣味如“疤臉團隊的據點有蝙蝠糞的氣味,遺跡拾荒幫的據點有苔蘚的氣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情報傳遞流程:
1.寫情報:用炭灰從篝火中收集)在樹皮片約5厘米見方)上畫簡單的圖案,如“一個圓圈代表食物,一把劍代表武器,一個叉代表危險”;
2.綁情報:將樹皮片卷成筒,用藤蔓綁在盲眼鼠的腿上藤蔓繞3圈,鬆緊以不影響鼠類活動為宜);
3.放鼠:在據點的“鼠洞”專門為盲眼鼠挖掘的小洞,直徑約5厘米)處放鼠,盲眼鼠會根據氣味找到目標據點;
4.收情報:目標據點的哥布林發現盲眼鼠後,解開藤蔓,根據樹皮上的圖案解讀情報;
情報示例:事件前1周,鼠眼疤臉團隊的偵察員)發現473豺狼人營地聚集多方勢力後,畫了一張情報:“一個大圓圈代表營地)+多個小圓圈代表不同勢力)+一把劍代表武器)+一個問號代表‘有機會索要物資’)”,綁在盲眼鼠腿上,傳遞給疤臉。
3.213個派係的“利益聚合”:分類、特征與權力結構
13個派係按“核心利益+活動區域”劃分,無嚴格等級,僅靠“頭目威望”和“共同利益”維係,每個派係都有其獨特的生存策略:
1)派係分類與核心特征詳表
派係類型數量代表派係名稱核心小團體數量頭目姓名及特征活動區域具體範圍主要主張與生存策略
峽穀掠奪派3枯骨峽穀血牙派、西峽爪刃派、南峽突襲隊18血牙:11歲,左腿被巨狼咬傷致殘,麵部有三道深疤,武器為生鏽鐵劍斷耳遺留),性格殘忍好鬥;快腿:9歲,身形靈活,擅長奔跑,武器為獸骨匕首,性格狡猾枯骨峽穀東坡至西坡,不含紅土坡東側主動掠奪經過峽穀的商隊、流浪傭兵,拒絕與大型勢力合作認為“合作是陷阱”);掠奪時采用“埋伏+突襲”策略,得手後立刻撤回白骨洞
遺跡固守派2斷河遺跡拾荒派、殘垣守望派15殘耳:13歲,左耳缺失,右眼因白內障半盲,武器為木棍,性格謹慎膽小;石苔:8歲,皮膚因長期接觸苔蘚呈暗綠色,擅長在遺跡中隱藏,武器為石棒斷河遺跡中心至北側銀月林邊緣僅在遺跡周邊撿漏如商隊遺棄的物資、冒險者的屍體),不主動攻擊;遇到危險時躲進遺跡的暗格或殘破牆體後,待危險解除再出來
地下資源派4北礦銅渣幫、南礦隧洞隊、中礦scavenger聯盟、西礦挖掘隊27黑皮:10歲,皮膚因長期接觸礦渣呈黑色,右手斷指挖掘時被落石砸傷),武器為鐵鏟掠奪礦工所得);石錘:9歲,身材矮胖,力氣大,武器為石錘廢棄礦洞1號至7號入口及周邊礦道以廢棄礦洞為據點,挖掘銅礦賣給流浪商人古克)、捕捉地下生物如蝙蝠、盲眼鼠)作食物;與地穴人達成“礦渣換食物”的協議,偶爾幫地穴人清理礦洞中的魔物
投機合作派3歸墟邊緣疤臉派、中立調解派、邊緣情報幫21疤臉:12歲,麵部有長疤偷獵豺狼人幼崽時被抓傷),身高1.2米較普通哥布林高10公分),武器為生鏽鐵劍擊敗歪嘴所得);歪嘴:11歲,嘴角歪斜天生缺陷),擅長談判,武器為木棍歸墟痕邊緣的枯骨峽穀西側、斷河遺跡南側主動與大型勢力如473豺狼人部落)合作,以“提供情報帶路”索要物資;合作時保持警惕,若發現危險立刻脫離;擅長“見縫插針”,在多方勢力衝突時趁機索要利益
流動遊擊派1荒野流竄幫15風跑:8歲,身形瘦長,擅長長途奔跑,武器為樹枝,性格急躁;土埋:9歲,擅長在荒野中挖洞隱藏,武器為石棒歸墟痕邊緣的荒野地帶,無固定區域在荒野中遊走,偷襲落單的冒險者、流浪地精;不參與任何長期合作,掠奪後立刻轉移地點;遇到強於自身的勢力時,扔下物資狂奔逃跑
2)核心派係:歸墟邊緣投機合作派的權力結構
作為此次介入473豺狼人營地事件的核心派係,“歸墟邊緣投機合作派”的權力結構呈“頭目核心小團體普通小團體”的鬆散層級:
頭目疤臉的權力基礎:疤臉通過“武力奪權+資源掌控”鞏固地位——事件前3個月,他在枯骨洞與前頭目歪嘴決鬥,用鐵劍劃傷歪嘴的腹部,歪嘴因失血過多認輸,被迫交出私藏的2把鐵劍和1袋肉乾;此後,疤臉控製了派係內的“情報渠道”通過鼠眼的偵察和盲眼鼠信使)和“物資分配權”,普通小團體需向其彙報情報,才能獲得食物和武器;
核心小團體的分工:派係內21個小團體中,有3個為核心小團體,直接受疤臉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