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體係初構
月上中天,炁之穀的木屋依舊亮著燈火。
陳明靜坐在窗邊的書案前,案上攤著數十片玉簡,每一片都閃爍著淡淡的靈光。她指尖夾著一支用冰晶打磨而成的筆,筆尖流淌著冰藍色的靈力,正小心翼翼地在一片新的玉簡上刻畫著什麼。
窗外,青灰色的“炁”如同潮汐般緩緩流淌,滋養著穀中的萬物。偶爾有幾隻靈蝶被燈火吸引,在窗欞外翩翩起舞,翅膀上的熒光與屋內的靈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寧靜而祥和的畫麵。
但陳明靜的眉頭卻微微蹙著,神情專注而凝重。
她已經這樣坐了整整三天。
自從在與黑鬃妖豬的對峙中,看到炁虎用“炁”安撫狂暴妖獸的場景後,一個念頭就在她心中愈發清晰——必須將“炁”的運用係統化、理論化。
炁虎對“炁”的運用全憑本能,如同璞玉渾金,雖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卻缺乏雕琢。而麵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天外威脅,僅僅依靠本能是遠遠不夠的。她必須為“炁”構建一套完整的修煉體係,讓這種神奇的力量能夠被更多人掌握,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內炁為本,外炁為用,神炁為引……”陳明靜輕聲呢喃,指尖的冰晶筆在玉簡上停頓了一下。
這是她經過無數次思考後,為“炁之道”定下的三大支柱。
內炁,即存在於生命體自身的“炁”,是一切力量的基礎。就像炁虎從出生起就擁有的炁之本源,需要不斷滋養壯大。
外炁,即彌漫於天地萬物間的“先天一炁”,是力量的源泉。如同炁虎能引動溪水、安撫靈草,需要學會感知和溝通。
神炁,即精神意誌與“炁”的融合,是力量的指引。就像炁虎能通過意念傳遞安撫的情緒,需要強大的精神力作為支撐。
這三大支柱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陳明靜深吸一口氣,冰晶筆再次落下,在玉簡上刻下四個古樸的大字——《養炁篇》。
這是體係的第一部分,專門講述如何滋養和壯大自身的內炁。
她借鑒了傳統修仙功法中關於淬煉身體、凝聚靈力的原理,但又根據“炁”的特性進行了徹底的改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炁之為物,彌漫四方……”
開篇的總綱,陳明靜寫得恢弘而大氣,既點明了“炁”的普遍性,又強調了其作為萬物本源的特性。
隨後,她詳細記錄了二十四種呼吸吐納的方法,每種方法都對應著不同時辰、不同方位的“炁”的流動規律。這些方法並非憑空臆想,而是她觀察炁虎日常作息,結合自己對天地能量流動的感知,總結出來的最優路徑。
“寅時吐故,麵向東方,吸氣三息,呼氣六息,引晨曦之炁入丹田……”
“亥時納新,背朝北鬥,吸氣九息,呼氣三息,聚星月之炁潤四肢……”
每一種方法都配有詳細的圖譜,標注著“炁”在體內運行的路線。與傳統功法追求快速凝聚不同,《養炁篇》更注重“炁”與身體的融合,強調循序漸進,潤物無聲。
寫完《養炁篇》,陳明靜放下冰晶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她拿起玉簡,注入一絲靈力,青灰色的“炁”立刻在玉簡上流轉起來,將那些文字和圖譜映照得清晰無比。
“還不夠完善。”陳明靜微微搖頭。
《養炁篇》更像是一套基礎的養生法門,雖然能滋養內炁,卻缺乏主動運用的方法。要應對未來的威脅,還需要更具攻擊性和防禦性的手段。
她拿起另一塊空白玉簡,這次刻下的是《感炁篇》。
這一部分,是關於如何感知和溝通外部的“先天一炁”。
陳明靜將炁虎與靈蝶交流、安撫受傷小獸的經曆作為例證,詳細闡述了“炁”作為萬物溝通橋梁的特性。
“萬物有靈,靈在炁中。觀花知喜,聽石悟靜,此乃感炁之始……”
她提出了“炁感”的概念,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共鳴、引導。
感知,即能夠清晰地“看到”周圍的“炁”的流動,分辨不同事物的“炁”的特性。這是基礎。
共鳴,即能夠讓自身的“炁”與外部的“炁”產生共振,理解其傳遞的情緒和信息。這是進階。
引導,即能夠在共鳴的基礎上,用自身的“炁”去影響和改變外部的“炁”的流動,從而達到溝通、安撫、甚至操控的目的。這是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