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寺的公堂之內,死一般的寂靜。
吳王李恪,已經這樣枯坐了整整一夜。
他知道,隻要他將那份“黑料”,呈送給父皇。
立刻就能,扳除漢王李元昌,在宗室之中,樹立起絕對的權威。
也能夠向長孫無忌,交上一份“完美”的投名狀,從而獲得,整個關隴集團,更深層次的支持。
這是一條,通往權力巔峰,最快的……捷徑。
可一旦這麼做了。
他就將徹底淪為,長孫無忌手中,那把最強,也最……身不由己的人。
他將永遠,活在權謀的陰影之下,再也無法去追求自己心中,那個光明的……理想。
而,那本《大唐農書》。
像一扇窗,為李恪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的世界。
那個世界裡,沒有肮臟的黨爭,沒有血腥的構陷。
有的,隻是如何讓土地,長出更多的糧食;如何,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那是一個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偉大的世界。
那才是,他李恪,真正渴望的,能讓他,施展自己“文武雙全”抱負的……舞台。
“……來人。”
良久,在黎明的第一縷晨光,照進公堂之時。
李恪終於緩緩地開口了。
他的聲音,沙啞卻又充滿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將那本,他看了一夜的《大唐農書》,小心翼翼地合上,放入了懷中,最貼身的位置。
然後,提起筆,親自寫下了一封奏疏。
……
當日,大朝會。
當所有的大臣,都以為吳王李恪,將要對漢王李元昌的案子,進行最終的“宣判”時。
李恪,卻出人意料地,上奏了一件,看似與此案,毫不相關的事情。
“父皇!”
李恪手持奏疏,大步出列,聲音洪亮而又充滿了激情!
“兒臣,連日來,考評宗室,深感我李唐宗親之中,並非儘是無用之輩。亦有不少,心懷社稷,身負才乾之英才!”
“然,以往之考評,多以‘德行’、‘經義’為準,難免會有疏漏。以致許多不善言辭,卻精於‘實務’的宗室子弟,被埋沒於草野之間!”
“此,非獨宗室之損失,更是,我大唐之損失!”
李世民,看著自己這個,突然開始“高談闊論”的兒子,眉頭微蹙,不知其意。
而長孫無忌,則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故而!”李恪的聲音,愈發高亢!
“兒臣,懇請父皇,恩準!”
“在‘宗室考評’之中,增加一項全新的‘實務考校’!”
“凡,我李唐宗室子弟,無論其出身、德行、過往如何。隻要他能在‘農桑’、‘水利’、‘算學’、‘工商’等,具體的‘實務’之上,展現出過人之才乾者,宗正寺,皆當破格錄用,並上報吏部,委以重任!”
“如此,方能不拘一格,為國選才!也方能,讓我李唐宗室,真正地成為陛下您最堅實的……臂膀!”
釜底抽薪!
另起爐灶!
李恪的這一手,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沒有糾結於,漢王李元昌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