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巨浪!
大殿之內,瞬間嗡嗡作響。
孔穎達等一眾以儒家正統自居的大儒們,臉上露出了激憤之色,紛紛點頭,深以為然。而戴胄等人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
這是赤裸裸的攻擊!
這是對太子殿下所有新政,從根基上的,全盤否定!
還沒等戴胄出班反駁,長孫無忌,便拋出了他今日,最致命的武器。
他雙手高高舉起笏板,聲震大殿:
“陛下!為匡正人心,重塑德望,維係我大唐萬世之道統!臣不揣冒昧,聯合孔穎達等諸位大儒,遍覽古今典籍,於陛下當年欽定之《氏族誌》外,補撰一部,名曰《氏族誌·補遺》!”
“此書,不以官爵論高下,不以功勳定尊卑!而是以家族數百年詩書傳家之‘德行’,與華夏千年之‘源流’為根本!旨在為天下士人,重新立一行為之楷模,為我大唐江山,固萬世之綱常!”
“臣,懇請陛下禦覽!”
“轟——!”
朝堂,徹底炸裂!
它要做的,是重新劃分帝國的階級!
是要將那些在太子新政中,利益受損的舊士族、門閥,重新捧上神壇!
是要將所有守舊的,反對變革的力量,全部團結起來!
“臣,反對!”
一聲怒喝,如同平地驚雷。
戴胄再也無法忍受,他猛地從班列中衝出,雙目赤紅,死死地盯著長孫無忌。
“趙國公!你此舉,究竟意欲何為?!”他厲聲質問道,“陛下當年編撰《氏族誌》,以官爵為本,正是為了打破門閥壟斷,讓我大唐唯才是舉!你今日卻要重拾‘德行’與‘源流’,豈非是要開曆史之倒車,讓我大唐,重回那士族門閥掌控朝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之舊路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此舉,是將陛下當年的苦心,置於何地?!”
“是將我大唐萬千憑軍功、憑才能起於微末的功臣,置於何地?!”
戴胄的質問,字字誅心!
立刻,朝堂之上,許多出身寒門,或是憑軍功起家的將領官員,紛紛麵露怒色,看向長孫無忌的眼神,也變得不善起來。
然而,不等長孫無忌回答,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便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這位白發蒼蒼的大儒,用他那特有的,帶著書卷氣的沙啞聲音,悲憤地說道:
“戴仆射此言差矣!士農工商,乃聖人所定,祖宗之法!豈可輕易動搖?若無‘德行’與‘源流’為基,人人皆可憑奇技淫巧而登堂入室,則綱常何在?禮法何存?”
“我華夏,與那蠻夷,又有何異?趙國公此舉,乃是為國本計,為萬世計!此乃撥亂反正之大功德也!”
“荒謬!”兵部侍郎崔仁師也忍不住出班反駁,“孔祭酒!太子殿下之‘格物’,上可以造利器,強軍備,下可以興水利,富百姓!此乃強國富民之學,何來動搖國本之說?”
“反倒是你們,抱著那千年前的故紙堆不放,固步自封,才是真正的禍國殃民!”
“你……”孔穎達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崔仁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一時間,整個太極殿,徹底變成了吵嚷的戰場。
以長孫無忌、孔穎達為首的“守舊派”,與以戴胄、崔仁師為首的“太子黨”,在大殿之上,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
一方引經據典,高舉“道統”與“祖宗之法”的大旗,痛斥新政是“離經叛道”。
另一方則列舉實證,強調新政帶來的“強國富民”之實效,反駁對方是“因循守舊”。
雙方你來我往,唾沫橫飛,幾乎就要在大殿之上,動起手來。
而禦座之上,李世民始終一言不發。
他隻是冷冷地看著,看著下方這張牙舞爪,為了各自的利益與理念,而撕破臉皮的臣子們。
他的心中,如同一片鏡湖,將所有人的嘴臉,都映照得清清楚楚。
長孫無忌的野心,孔穎達的迂腐,戴胄的忠誠,崔仁師的銳氣……
他甚至能透過這場爭吵,看到那背後,隱藏在晉王府深處,那個看似“仁孝”,實則城府深不可測的兒子——李治的影子。
雉奴啊雉奴,你比你的大哥,更懂得如何在這朝堂之上,殺人於無形。
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絲冰冷的寒意,但隨即又被更深的,屬於帝王的權謀所取代。
他不能讓任何一方,輕易地壓倒另一方。
太子的新政,勢頭太猛,是該敲打敲打了。
但長孫無忌所代表的舊勢力,也絕不能讓他們重新抬頭,威脅到皇權的根基。
他需要平衡。
他需要將這場,由長孫無忌和李治精心策劃的,針對太子的政治突襲,轉化為一場,由他親自掌控的,更大規模的……思想戰爭!
“夠了!”
就在大殿內的爭吵,即將演變為一場全武行之際,一聲沉悶的巨響,驟然炸響!
是李世民,猛地一拍龍椅的扶手!
整個太極殿,瞬間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爭吵的臣子,都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雞,聲音戛然而止。
他們驚恐地抬起頭,看向禦座之上,那位龍顏震怒的帝王。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
他那充滿威嚴的目光,如同實質一般,緩緩掃過大殿中的每一個人。
被他目光掃過之人,無不低下頭,不敢與其對視。
“吵完了嗎?”
皇帝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令人心膽俱裂的寒意。
“朕的太極殿,是讓你們來商議國事的,不是讓你們來當那市井潑皮,在此咆哮叫罵的!”
長孫無忌、戴胄等人,立刻跪伏於地,口稱:“臣等,罪該萬死!”
李世民沒有讓他們起身。
他走到禦座之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緩緩開口,聲音重新恢複了帝王的沉穩。
“輔機,你為國分憂,為道統操心,其心是忠的。朕知道。”
長孫無忌聞言,身子微微一震。
李世民的目光,又轉向戴胄。
“戴胄,你等維護太子新政,著眼於強國富民,其功是實。朕也知道。”
戴胄的心,也同樣一緊。
皇帝這番不偏不倚的話,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了。
隻聽李世民繼續說道:“既然是‘道統’與‘功利’之爭,是‘祖宗之法’與‘強國之策’的辯論,那便不能隻憑你們在此,逞一時口舌之快。”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深不可測的光芒。
“朕,給你們一個機會。也給天下人,一個機會。”
“讓所有人都來看一看,都來議一議,究竟誰的‘道’,才是我大唐,真正的萬世之道!”
他猛地一揮龍袍,下達了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
“傳朕旨意!”
“著中書省,即刻將趙國公所呈之《氏族誌·補遺》,謄抄百份!分發予朝中三品以上所有官員,以及國子監、弘文館、崇文館諸位大儒!限一月之內,共同品評,議其得失!”
他的聲音,變得更加洪亮,“太子雖在涼州,為國征戰,但此事因他而起,不能置身事外!戴胄!朕命你立刻修書一封,詳述今日朝堂之辯!而後以八百裡加急,送往涼州!”
“朕要太子李承乾,必須就‘格物之學’的‘道統根本’,以及其於國於民,於社稷的‘利弊得失’,寫出一份詳儘的奏對!呈報朝廷!應答趙國公與諸位大儒的……詰問!”
旨意下達,滿朝皆驚!
皇帝,沒有做出任何裁決!
“臣等……遵旨!”
百官們,無論心中作何感想,隻能齊齊跪拜,領受皇命。
“退朝!”
李世民說完最後兩個字,便毫不留戀地,轉身走入了後殿。
留下的,是一整個太極殿,神色各異,心思萬千的臣子。
長孫無忌緩緩站起身,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雖然沒能一擊功成,但能將此事,提升到“國本之爭”的高度,逼迫太子公開應戰,他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已經完美達成。
而戴胄,則麵色凝重如鐵。
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已經壓在了遠在涼州的太子殿下的肩上。
這一戰,太子若勝,則新政之基,穩如泰山。
若敗……
後果,不堪設想!
喜歡大唐:我李承乾,絕不被廢請大家收藏:()大唐:我李承乾,絕不被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