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隨著你們大明將軍器局的工匠也給編入匠籍,終身不得改行,雖然保住技術傳承,卻也讓他們失去了創新和活力,不利於火器的發展。”
陳平說到這裡,不由直搖頭。
他對朱八八不滿的原因,就有這點。
太過理所當然!
什麼都想著千秋萬代,仿佛自己比古人聰明一樣,以為這裡套個圈,那裡加一道柵欄就能圈住自己想要的一切。
戶籍不可變,法律不可變,狂妄自大地以為自己定下的規矩就是對的。
殊不知沒等到外敵入侵,自己就先玩崩了!
這樣的帝王,以陳平後世的眼光能看順眼才怪了。
陳平仿佛是已經練成了肌肉記憶,講課就講課,可偏偏講著講著就開始數落朱元璋的不是,將他的各種看似合理政策貶低得千瘡百孔,偏偏還讓人無法反駁。
朱元璋在隔壁聽著聽著,臉色已經發黑了。
“咱就知道,這個陳平三句話離不了數落咱一頓,咱上輩子指定是欠了他百八十萬兩銀子!”
“父皇您彆生氣,陳先生的脾氣您是曉得的,而且他也是為了大明好啊。”
太子朱標隻能勉強一笑,連忙安撫朱元璋的情緒。
他估摸著再這樣下去,自家老爹的身體遲早要被陳平氣出病來。
“這位嘴上當真是不饒人啊。”
徐達在一旁看得心裡直搖頭,忍不住心裡麵仔細過了一遍過往,想著應該沒什麼事情得罪隔壁的這尊大神。
‘應該不用跟老大哥那樣被指著鼻子罵吧?’
徐達有幾分慶幸地想到。
他不敢想要是自己也被人當眾指著鼻子罵這罵那,麵子會有多難看。
關鍵是陳平罵就罵了,殺不得打不得,軟硬不吃,壓根奈何不了他。
“咳咳,陳先生,父皇他們那邊已經在和內閣商量改革戶籍製度了,您所說的情況,應該都不會出現才對。”
朱棣想到這會兒父皇可能已經在隔壁“旁聽”了,臉色無奈地解釋道。
“哼,現在才知道改,要是早點改,大明經濟還能早幾年騰飛。”
陳平沒好氣的說道。
“先生先生,您還沒有說完呢,火器的發展後麵怎麼樣了?”
朱雄英看著話題有些跑偏,連忙開口提醒二人。
“既然要講火器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你們大明如今對火器的開發和利用了。手銃、碗口銃、盞口銃,是如今大明軍隊使用火器的主流,根據體積、威力大小,適用於不同的戰場和戰術。”
陳平一邊講,一邊將三種火器的數據列出。
手銃,長44厘米,重達二點五公斤,采用前裝滑膛結構,配備木質槍托,射程範圍可達80米,至於有效殺傷範圍,彆問,問就是一個看命。
,可發射重約1一斤的石彈,威能相當不俗,但因為其重量和體積問題,不適合士兵攜帶,往往用於守城或者水戰。
盞口銃是一種大小介乎於手銃和碗口銃之間的中型火器,可裝填散彈或者小型爆炸彈,主要用於近距離的防禦。
從這三個火器的發展就可以看出如今大明火器發展還是十分全麵的,涵蓋了進攻、陣地戰和防禦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