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也不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曹魏政權的奠基者,而是一股風。
建安風骨,魏武遺風!
以及曹操口中那句經典台詞: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
當然,這句話真假我們無法追究,但至少可以確認宛城之戰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
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的身世背景,但身世背景也成為了他一生的累贅。
東漢末年這個士族門閥林立的時代,一個沒有家庭背景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比登天還難。當然,看背景這個鐵律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通用,隻是東漢末年更甚。
看看劉備就知道了,費儘心思,想了一長串的關係,最後拴上了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
真假暫且不論,但這玄孫得有多玄?
沒有人仔細算過。
直到漢獻帝為了能擺脫曹操的掌控,想要扶持劉備勢力,才有了正統的承認。
但是不管如何,劉備逢人便說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這個效果明顯還是可以的,吸引了最初的天使投資,包括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等人的加入。
至於東漢末年各大家族為何如此看中士族門閥的身份和地位呢,主要與漢代的官員選拔製度——舉孝廉有關,這個內容比較多,我們後麵再聊。
曹操的家庭背景其實一直是個迷,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已經是位列三公。
太尉之職,最初是掌管天下軍事的最高長官,除非是戰時,漢代有大將軍統領全軍。到東漢末年,經曆過多次的黨錮之爭、朝廷演變之後,演化為掌管著天下軍官任命的大官,也是當時第二高待遇的官職。
如此高官,又是曹操的父親,在史書上卻找不到其出生和原生家庭背景,隻用了一句話: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很顯然,在那個東漢末年,外戚集團與宦官充斥朝廷的年代,沒有一定的實力背景根本沒有人關心。
曹操的祖父,也就是宦官曹騰,家中有四個兄弟,分彆是
長子,字伯興;
二子,字仲興;
三子,字叔興;
四子,曹騰,字季興。
從一件有曆史記錄的小事中就能看出來,彼時的曹家隻是尋常人家,至少家中並沒有為官之人。
這事與曹騰的父親曹節有關。
曹節的鄰居丟了一頭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曹節家尋找,指認曹家的一頭豬就是他走失的豬,曹節不與他爭執,讓鄰居將豬牽回去。後來鄰居家走失的豬自己跑回家來,鄰居感到羞愧,趕忙登門道歉,送還曹家的豬。曹節也不責怪,笑著接受了。
東漢末年乃強權政治時代,階級劃分十分鮮明,階級與階級之間極少有交流。
曹節的鄰居會因為一頭豬與曹節家交涉,說明兩家都是尋常百姓,隻是相對比較富裕,能養得起豬。
若是曹家有為官者,尋常百姓絕對不敢因為一頭豬而來得罪曹家,最多也就在背地裡討論幾句。
另外,曹節將第四個兒子曹騰送進宮裡,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曹家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很高的地位,想要通過入宮接觸皇家來提升。
曹節送小兒子入宮的這個時機把握非常好,當時的東漢正處於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交替當權時期,所以宦官的權利和影響極為廣泛。
曹騰為人聰慧,踏實肯乾,很好的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成功入了順帝之眼。從最初入宮之時,侍奉皇太子讀書,到順帝即位126年)後,任小黃門,後升遷至中常侍。後因策劃迎立桓帝有功,遷大長秋,被封為費亭侯。
從一個小小的太監一路到了首屈一指的宦官,曹騰沒有犯過一次錯誤,深得順帝喜歡。
曾經有益州刺史種暠上奏彈劾曹騰,皇帝都不相信。
曹騰的飛黃騰達也為曹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但不管如何,曹騰身份乃宦官,就算曹家在雒陽已經小有名聲,終究無法入士族門閥行列。
這時,順帝又下了一份文件,說宦官也可以有子嗣。
曹騰眼珠一轉,立刻想到了過繼曹嵩。
有了曹嵩,曹騰手中的權利就能傳承下去,曹家便能真正的發揚光大。
解決了家族傳承的問題,曹騰就要著手解決家族地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