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濟南國的兩把火已經燒到了朝廷那些官宦,嚴重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於是,看著濟南國逐漸變好,那些宦官眼珠一動,一個餿主意湧上心頭。
他們建議靈帝提高賦稅。
這個旨意下達濟南國之時,曹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朝廷明明知道剛剛曆經戰火的百姓根本沒有餘糧來上繳多出來的一大筆賦稅,竟然不思悔改,依舊魚肉百姓。
曹操拿著聖旨雙手微微顫抖,實在不相信朝廷會置百姓生死於不顧。
可如今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條依照聖旨,加征百姓賦稅,將百姓逼上絕路,不僅於心不忍,更有可能讓百姓造反;另一條,抗旨,被調離當前的崗位,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政績也會隨之化為烏有,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
兩條路,不管哪條,對於百姓都不是好事。
丁夫人和卞夫人都建議曹操:“夫君心懷天下,當以民心為重。”
曹操明白二位夫人的意思,他也很想選擇後者,但理智讓他選擇了前者。
畢竟隻要他還在濟南國,一切都還有可能。
但是結果還是出乎曹操的預料。
他雖然依照聖旨加征賦稅,甚至帶著滿腔憤慨執行皇帝下達的為了修建被燒毀的南宮而征收上好的石料,但朝廷依舊傳來了消息,一些列曾經在黃巾平叛中建立赫赫戰功的大臣都被免職,其中也包括曹操自己。
正所謂:飛鳥未儘,良弓先藏。
曹操在濟南國的短短一年多時間裡,憑借著自己的初衷和過硬的手段,建立了卓越功勳,造福了一方百姓。這一段政績也讓天下士人看到了那個胸懷大抱負的曹孟德,濟南名士也多有稱讚,一定程度上也幫助曹操自己吸引了很多的能人,讓他們都爭相歸附輔佐,助力曹操建立起曹家的興兵班底。
正如有詩雲:
濟南為相美名者,大魏先祖曹孟德;
整肅吏治毀淫祠,一世功業自始得。
曹操自己也在《讓縣自明本誌令》中明言:“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
而漢靈帝的所作所為讓曹操大失所望。
這一年,曹操三十歲,他再次失業了。
可與曹操一較高低,又與他有類似經曆的,但結果卻大不相同的,隻有一人。此人還與袁紹有關聯,便是涼州的蓋勳。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涼州這個東漢最西麵的州爆發反叛。
注意,這裡並沒不是起義,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有規模有組織的軍閥,與黃巾軍截然不同。
金城、隴西、漢陽三郡的先零羌、湟中義從胡、金城義從羌起兵反漢,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要獨立,擺脫此刻的漢庭。
簡單來說,就是東西兩羌的軍閥受人鼓動,突然表示不再服從漢庭,而是擁立了新的部落首領。
這個新的部落首領便是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和李文侯。
他們趁著護羌校尉冷征還沒有反應過來,領軍殺入,斬殺了校尉並占據了湟中地區。
涼州刺史左昌見此情況不但不積極派兵鎮壓,反而由著北宮伯玉和李文侯起兵造反,向朝廷申請軍費。
左昌借著籌集軍費,貪汙數千萬錢。
此時東漢朝廷剛剛在東麵冀州、兗州、豫州等地鎮壓完黃巾大起義,國庫空虛,民眾窮困潦倒生活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