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當即也拔出寶劍,怒懟董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隨後便握著佩劍,徑自出門而去。
來拉袁紹入夥其實並非董卓本意,一方麵董卓已經想著要脫離袁家,獨攬大權了,另一方麵,太傅袁隗本就是黨人集團,麵對他的招賢納士絲毫不動心,也不勸說其他門閥士族投靠,董卓已經心生怨恨。
所以他是不會主動來找袁紹的,更何況廢帝這麼機密之事。
這個主意出自另一個人,此人被稱為東漢末年最毒謀士。
正是賈詡賈文和。
董卓進雒陽城那一刻,擅長自保的賈詡便已經嗅到了危機。
鑒於西涼都是彪悍之人,王國、韓遂和馬騰等人的叛亂讓整個西涼地區十分不太平,賈詡不得不到雒陽地區來謀個生路。
可誰知,董卓也誌在雒陽。
既然躲不掉,那就選擇主動進攻,賈詡趁著董卓的招賢納士勁頭,毛遂自薦。
董卓得知了賈詡的履曆,便想著先考一考這個西涼名士。
賈詡微微一笑,隻是聽聞這考題,心中不覺一驚。
上來就是一道終極附加題,董卓要換皇帝。
這種事,不管成與不成,說白了就是一個字,被砍頭。不成,毫無疑問就定性為叛亂,斬殺無疑;成了,等皇帝坐穩皇權之時,就會擔心助力他登上皇位之人權勢過大,便會想方設法除掉。
這是剛找到新的靠山,又要倒台的節奏。
賈詡眼珠子一轉,便有了計劃。
他獻計:“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將軍進城麵上雖是何進大將軍征召,實際天下人都明白是袁家所為,若行此事,將軍可在明日早朝前先與袁紹商議,請他定奪,也算是將袁家和司隸校尉拉入夥了。”
隻要董卓將計劃先透露給袁家,便可將兩家綁定。屆時,就算有大的動作,世人也會將這筆賬算在袁家頭上,至於董卓這個名不見經傳之人,自然不會有人在意。但實際掌權之人卻是董卓,這一招名為禍水東引。
董卓雖然不明白賈詡的深層意思,但看著賈詡冥冥中透露著真誠的眼神,便很寬心的接納了。
至少他明白一點,賈詡是來他這裡找工作的,總不能上來就把老板坑了吧。
基於這個原則,董卓又問賈詡,該如何說與袁家聽。
賈詡又建議,隻需立場鮮明,把話說大,讓袁家聽得明明白白。隻要袁家聽了,就等於上了這條大船,要麼棄船逃跑,要麼共同駕駛。
董卓歡喜,笑眯眯地前往袁家,臨行前還給賈詡畫了個大餅,隻要這次計劃成功,就給他提供一個好的工作崗位。
賈詡哪裡是需要一個工作崗位這麼簡單,是需要一把能夠給他遮風擋雨的傘,遮擋這亂世裡的風雨。
話說回來,袁紹原本就不待見董卓,進城之後都沒去袁隗那裡彙報工作,壓根就沒把袁家放在眼裡。今日來找他鐵定也不是什麼好事。隻是他沒有想到,董卓的膽子這麼大,敢想著換皇帝。
他假裝怒氣衝衝地離開董卓之後,立刻回到家裡,吩咐幾個下人不可輕舉妄動,假裝自己還在家,隨後便連夜奔出雒陽城,投冀州去了。
臨行前還命自己的親信將消息傳給叔叔袁隗,請他提前做好準備。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