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本就是四戰之地,如今的荊州又動亂不堪,王叡死後,孫堅也離開了長沙,長沙郡的賊寇見狀再次起兵造反,甚至還自封長沙太守,搶了孫堅的飯碗。他們絕對不會希望有新的刺史前來。
關鍵,荊州北麵有袁術等人駐紮,堵住了雒陽通往荊州的道路,壓根無法領軍通過。
沒有大軍協助如何平定叛亂?
此刻讓他前往荊州就職,不就把他往火坑裡推嗎?
劉表很是無奈,卻又無法拒絕。
當前雒陽城的形勢也不容樂觀,關東聯合很可能攻破雒陽城,到時候攪得腥風血雨他也不會有好的出路。
若是能突破袁術大軍的封鎖,荊州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
經過一天一夜的深思熟慮,劉表決定不帶一兵一卒,單槍匹馬,化裝成普通百姓,跨越千裡前往荊州上任。
隻要沒有人馬,途經南陽郡之時大概率不會被袁術發現,也不會被盤查。
這是東漢末年優良傳統,雙方交戰不會對尋常百姓和商人下手。
隻不過這個傳統被後期江東呂蒙一招白衣渡江給乾破了,這是後話。
事實也如劉表所料,直到離開南陽郡也沒有人發現他的身份,整個過程很像《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千裡走單騎。
演義是假的,劉表是真的。
到達宜城之後,劉表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並宴請了荊州當地兩大門閥士族,蒯家和蔡家。
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借助這兩家的勢力來坐穩荊州刺史之位。
蒯家和蔡家各自心知肚明,既然新來的荊州老大有求於他們,不趁機提出些要求,以便進一步掌控荊州,那就說不過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雙方各取所需,欣然達成協議,蒯家和蔡家出錢出人,劉表出權出位置。
很快,荊州的叛亂就被平定,武陵太守曹寅也辭官回家了。
蒯家和蔡家如願以償成為荊州最大的兩戶,掌控著荊州的命脈,兩家人也成了劉表的左右手。
這一年,劉表四十八歲。
劉表坐穩荊州刺史之位,控製了荊州除南陽郡之外的剩餘六郡後,按道理應該與董卓南北夾擊,讓袁術退兵。
他卻沒有那麼做,而是將治所江陵搬到了襄陽,屯重兵把守。
襄陽比江陵更加北麵,距離雒陽更近,也更靠近南陽郡。
劉表順勢還表奏袁術為南陽太守。
他用這一步棋來防範南陽數萬大軍的袁術,同時也算給董卓一個交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兩邊討好。
得知情況的董卓活生生被氣炸了,好好的荊州拱手讓給了劉表,關鍵著劉表還不乾人事,居然沒有按照他的囑咐,助他擊退袁術,簡直就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
可董卓沒有想過,當初讓劉表去接任荊州刺史之時,荊州有多麼混亂,典型的把劉表往火堆裡推。
事已至此,也不必多言。
董卓不得不把眼光重新放回關東大軍身上,但這件事也給董卓留下了一個嚴重的後遺症,那便是他對周邊人的忠誠度開始有所質疑,直接給兩年後董卓兵敗人亡埋下了伏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