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現在社會一樣,三十五歲是很多人的分水嶺,很多工作都會卡在三十五歲這個界限,包括考編製。過了三十五歲,失業之後想找個好點的工作都是難事。
三十五歲對於曹操來說,同樣是一個分水嶺。
這一年曹操失業了。
三十五歲以前,曹操一門心思的想要在朝廷裡做一個大官,再實現自己治理亂世的理想,而三十五歲以後,曹操頓時醒悟,意識到這條路根本走不通,隻有手握槍杆子,才敢笑黃巢不丈夫。
所以,他選擇了自主創業,自己當老板就不用再看老板的臉色。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長安朝廷派出韓融為首的使者團,分為兩路,試圖勸北麵袁紹、南麵袁術罷兵,唯獨沒有把東麵一路放在眼裡,也間接刺激著曹操等人出兵的計劃。
曹操接下眾人的質疑,趁著董卓遷都襲擊成皋,打響討伐董卓的第一槍。
六月的天,已經暑氣逼人。
曹操起了個大早,將自己的幾個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都叫了過來,按照昨晚商議的對策重新推演了一遍。
這是曹操第一次作為最高指揮官親自指揮大軍,而對麵是西涼強手董卓,不是曾經的散兵遊勇黃巾軍。
平靜度過的六年時間幾乎把曹操跟隨皇甫嵩剿滅黃巾軍的寶貴戰鬥經驗消耗殆儘,僅剩的便是那一股子不服輸的勁。
“兄弟們,這一戰如果打響了,我們就能在各諸侯麵前昂首挺胸,就能與他們平起平坐。若是沒打響,今後就隻能在諸侯麵前紮著尾巴做人了。所以,這一戰,是我們的關鍵之戰,各位務必重視。”
眾人皆回應曹操:“大哥放心,我們都知道!”
話音剛落,便有一名將士匆匆來報,說有三人在帳外求見。
曹操命人將三人引來。
這三個人曹操再熟悉不過,兩名曹操曾經的好友鮑信和鮑韜,另一個乃曹操的天使投資人衛茲。
鮑信直言:“我始終不相信袁紹能成大事,此人優柔寡斷,仗著自己的四世三公,擺擺高姿態罷了。隻有你曹孟德,是真的想要除董卓,助漢室,我等兄弟就跟著你打這第一仗。”
曹操頗為感動,欣然接受了三人。
他們各自帶了五千人馬,部隊一下子從五千人的小部隊變成了兩萬人的大軍,大大增強了曹操這方的實力,同時也增加了曹操指揮的難度。
這場戰鬥已經從突擊戰變成了小兵團作戰。
曹操不得不坐下來重新思索著戰略和布局,隻是留給曹操的時間不多,大軍開拔的時間絕不可隨意更改,否則嚴重影響大軍氣勢。
曹仁等兄弟都認為,人多自然力量大,更加有把握。
隻有曹操知道,單軍作戰與軍團作戰之間的區彆,這也是他與皇甫嵩之間的差距。
曹操重新審視了現有的三支人馬,鮑家兄弟的五千人以騎兵為主,行動快,適合長距離奔襲,但成皋地處山原,若是董卓把守關隘,騎兵就很難展開。
衛茲是張邈的部隊,也是代表張邈的態度,以輕步兵為主,與曹操手中的將士一樣,適合攻關隘和山地作戰。
眼前的輿圖,瞬間將曹操拉入了當初與黃巾軍交戰的場景。
黃土上藍天下,千人步軍殺喊聲震天,數百騎兵鐵蹄噠噠。
一陣風過後,戰場已經屍痕遍野,血流成河,失敗者的哀嚎聲此起彼伏,勝利者的歡呼聲四處可聞。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隻有勇敢,才能在這殘酷的戰場上活下去。
漸漸的,一條進軍策略在曹操眼前緩緩展開。
良久,曹操握了握拳,從輿圖處轉過身來麵眾人,臉上已滿是自信,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