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孫堅攻進了雒陽城,但雒陽城已經基本被毀,朝廷也已經搬遷到了長安城,可以說,董卓除了損失幾員大將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損失。
但聯軍中的各路諸侯,卻在這戰役中結下仇怨,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自己的領土。
最典型的便是兩對人,袁紹和韓馥,孫堅與周喁。
另立新君的計劃失敗後,袁紹便開始了新的謀劃——奪取冀州。
韓馥對袁紹始終心懷忌憚,擔心其做大後冀州不保。這種擔心不無理由,當初聯軍確定盟主之事身居聯軍最高職位的冀州牧,卻沒有抵擋住袁紹的四世三公,彼時韓馥就隱隱感覺冀州早晚易主。
因此他在聯軍的糧草供應方麵總是有意克扣冀州殷富,討董聯軍成立之初就定下了由冀州為河內、酸棗兩大聯軍主力提供糧草,而南麵的糧草掌握在袁術手中),試圖以此拖垮袁紹的部隊,以緩解他心中的焦慮和不安。
對於本就隻是在河內屯兵,嚇嚇董卓的袁紹,軍糧少了立馬就能感受出來。雙方便會來回交涉,找個理由推來推去,矛盾也就日漸加深。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討董期間,韓馥還在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對付袁紹,結果後院起火,部將麹義突然反叛。
韓馥起初還在納悶,當看到袁紹派來催促糧草的使者那神秘的笑容之後,突然恍然大悟。
原來荀諶預見討伐董卓不會有下文,袁紹與韓馥之間也必有一戰,便利用韓馥克扣糧草的機會建議袁紹,派人去策反韓馥的後院。
這個被策反的人便是麹義。
漢哀帝年間,麹氏避難西平郡,成為當地的大姓。麹義常在生活在涼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戰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銳。但此人桀驁不馴,極為善戰,其所率精銳名為先登營。
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此營戰力強悍。
所謂四功,先登、斬將、陷陣、奪旗,都是可以拜將封侯的功勞,無堅定的信念和決心,無法成功。先登者,便是一往無前,狹路相逢勇者勝。
荀諶也是看中了麹義容易居功自傲,不會久居韓馥之下,才設下這條計謀。
果不其然,當袁紹的使者出現在麹義麵前之時,他絲毫沒有驚訝,而是與使者談判著條件。
使者很大方,統統同意。
袁紹也就此將麹義納入麾下。
腹背受敵的韓馥秉持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領軍平叛,結果力戰不敵。
因為這件事,二人的關係也進一步惡化。
討董之事隨著孫堅攻破雒陽城而不了了之,袁紹便領軍撤離,途中幕僚逢紀為袁紹獻策,說公孫瓚對冀州覬覦已久,可假意邀請其揮師南下,合擊韓馥,韓馥無雄才,麵對大軍壓境,必然驚懼惶恐。屆時隻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陳清利害,韓馥定會讓出冀州。
袁紹聞言,深以為然,當即書信一封,派人前往幽州聯絡。
公孫瓚接書後,大喜過望,當即領兵南下,並於安平擊敗冀州軍,隨即以討董為名,進入冀州。
韓馥果然驚懼,終日惶惶。
很快,袁紹便遣外甥高乾、潁川名士荀諶聯袂前往冀州遊說。韓馥帳下潁川人辛評、郭圖本就傾慕袁紹,也跟著一起勸說。
在這些名嘴的輪番精神攻擊下,韓馥信念崩塌,自我否定,意誌消沉,鬥誌全無,果斷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