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場景是不是特彆的熟悉?是不是一眼就看到了劉備寄身於曹操帳下時候的場景?
其實每個英雄在沒落的時候,都會選擇低調,以免一直被人惦記而影響東山再起。
就如當初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兵仙韓信的胯下之辱,都是類似的狀態。
曹操一直心懷天下,而袁紹隻在意打壓曹操,所以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暫且低調行事。
在此期間,袁紹的注意力也漸漸轉移到了公孫瓚身上。
曹操應該感謝公孫瓚,沒有他的出現,或許袁紹會一直視曹操為當前主要對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
渤海可是袁紹的老家,按理來說,第一反應當是領軍反擊。
但袁紹見黃巾軍勢大,居然借著討伐董卓的名頭並沒有出兵,而是去慫恿了另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公孫瓚。
起初,袁紹為奪取冀州,密請公孫瓚攻擊冀州牧韓馥。
公孫瓚意圖緩和與袁家的關係,同時謀取些許地盤,於是答應下來領軍攻打安平,擊破韓馥。
結果袁紹趁機接手了冀州,隻留給公孫瓚些許地方屯兵。
彼時的黑山軍在河間國一帶活動,領軍之人乃張燕也。
青州黃巾軍想要擊破渤海郡,與黑山軍相連,以此占據一定的地盤,從而與地方諸侯平起平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朝廷如今在董卓的掌控中已經無力理會,袁紹便以渤海郡為獎勵,慫恿公孫瓚迎擊,實則想要借刀殺人。
公孫瓚權衡利弊,說服黑山軍的張燕保持中立,自己領軍兩萬前往渤海郡東光縣,以此迎戰三十萬人的黃巾軍。
當然,三十萬人並非全部都是有戰鬥力的將士,很多是拖家帶口,說白了就是一個地方待不下去了,去渤海找找出路。
公孫瓚以騎兵聞名,而青州的黃巾軍極大部分都是步兵,在訓練有素的騎兵麵前毫無還手之力。
公孫瓚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
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
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
公孫瓚也因此戰威名大震,被拜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而袁紹卻沒有信守承諾,將渤海郡交給公孫瓚。
公孫瓚本就對冀州有想法,也因為這事更加仇視袁紹。
此時,孫堅正在陽城與周家兄弟鏖戰,公孫越戰死。
公孫越是公孫瓚的弟弟,他的死讓公孫瓚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借口,遷怒到袁紹身上。
於是,公孫瓚細數袁紹十條罪狀,上表朝廷,說袁紹的罪惡罄竹難書。
隨後他便舉兵攻擊冀州,屯兵廣宗。
袁紹非常驚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範,派他到郡裡,打算以此與公孫瓚結援。
誰知公孫範一到渤海郡就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
雙方就此結下恩怨,開啟了長達數年的交手。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