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堅對周家兄弟的對抗,對於曹操來說是個機會。
曹操完全可以憑借著與周喁的關係,向袁紹申請與周喁一道前往豫州陽城,並借此機會擺脫袁紹的掌控。
理由很簡單,周喁原本是曹操帳下的軍師,又曾經幫助過他,如今周喁南下,相當於作為袁紹的先鋒討取豫州,定然會麵對袁術等人的阻擊,他曹操豈能坐視不理?
可惜袁紹並沒有同意。
當曹操找到袁紹說明原由後,袁紹隻是嘿嘿一笑,讓曹操稍安勿躁。
“豫州名義上的刺史,此刻正在與董卓鏖戰,沒有功夫理會周喁,孟德兄不必擔心。”
曹操真想翻白眼,他哪裡是擔心周喁,而是擔心他自己的未來。
“孫堅果敢,帳下猛將眾多,各個都是征戰高手。董卓敗局已定,基本無法抵抗。如今雒陽城也已經攻破,可惜隻剩下廢墟。我相信用不了幾天,孫堅就會選擇撤出雒陽,返回袁術帳下,而後再前往豫州就職。所以,等周喁到達陽城後不久,一定會收到孫堅大軍的攻擊。恕我直言,周喁不是孫堅的對手。”
聽著曹操的解釋,袁紹略有所思,不停地瞄著曹操的眼神,似乎想在他臉上找到些許真正的理由。
一旁的逢紀見形勢不妙,知道自己主公這個猶豫病又犯了,匆忙走到袁紹身邊輕聲提醒:“主公,彆忘了我們這樣做的目的。”
袁紹這才醒悟過來,轉身笑道:“孟德兄稍安勿躁,我們要相信周喁,一定沒有問題。”
原來逢紀這條計謀,是一箭三雕之事,一來任用曹操帳下的軍師將曹操身邊可用之人逐步剝離,好讓曹操能永遠留在袁紹帳下,二來讓周喁去豫州惡心袁術和孫堅,能把其他諸侯的矛盾轉移到曹操身上,掩蓋袁紹吞並冀州的劣跡,三來若是周喁成功,袁紹也能以主公的名義接收豫州,獨占冀豫兩州,成為天下最大的諸侯。
所以,不管曹操如何說,袁紹都不會同意。
曹操看著府邸裡麵帶笑容的二人,心中怒火不打一處來,不得不強忍著離去。
曹昂見父親一臉不悅,便知道這次離開袁紹的機會又沒有成功。
次日,荀彧突然造訪。
曹操喜出望外,光腳出門相迎。
“先生來得正好,我正好有一事不解,還請指點。”
荀彧回道:“將軍,我正是因為此事而來。”
曹操略微驚訝。
“莫非先生已經猜到什麼事了?”
荀彧點了點頭。
“那請問先生我該怎麼做?”
荀彧隻是說了六個字:“什麼都不要做。”
說完就告辭離去。
眾人不解,一臉懵逼地看著荀彧離去。
倒是曹操細細品味了荀彧的話,忽然明白其中深意。
他便跟曹仁、夏侯惇等人吩咐,命他們近期不可再提外出之事,更不可麵帶怨恨之意,安心在家裡讀書,不過問任何時事政治,一定要低調。
各兄弟雖然不知道為何,但曹操既然提出了要求,便各自照做。
曹操也趁這些時間給曹昂補習兵法,又教他打獵,幾乎每天都是在府中娛樂度日。
袁紹多次派人來查看情況,還安排了細作監視,一直都沒有看出有問題的地方。
這段時間曹操過得是真憋屈,不說見了誰做了什麼都會被記錄下來報給袁紹,出門買菜屁股後麵會跟著兩條尾巴,連上個廁所都要注意是不是遠方都一雙眼睛盯著。
可再憋屈也得認,沉不住氣,得不到金子。
終於,數月下來,袁紹也改變了對曹操的看法。
這便是曹操在袁紹帳下的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