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曹操在走投無路之際投靠袁紹,一方麵是想著與袁紹年少就識,總有些人情在,能照顧一二,另一方麵主要還是袁紹在盟軍中的地位,能號令其他諸侯,走好接下來討伐董卓之路,而且袁家四世三公,手中握有的資源要比其他諸侯多,怎麼也能分一杯羹。
而袁紹是把曹操當做前來投靠的一員猛將,能為他開疆辟土,守衛陣地,就好比這次東郡討黑山軍,也把曹操當做了對手,將他控製在自己手中。
隻不過事態的發展出乎了袁紹的預料,曹操拿下黑山軍,占領了東郡。
袁紹氣不過,一招驅虎吞狼之計,順勢表奏曹操為東郡太守,不僅沒有撕破臉皮,盟友關係尚在,而且還能讓曹操感恩戴德,樹立他知人善任、尊賢重士的形象。
其實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的機會。
但對於曹操而言,他當然歡喜接納,這潑天的富貴豈有拒絕之理?
更關鍵是王肱的主動讓位讓袁紹的驅虎吞狼之計落空,也讓曹操能順理成章的初步坐下太守之位。
看著曹操舒舒服服的模樣,又看看自己還在與公孫瓚糾纏,袁紹自然不甘心,但木已成舟隻能接受。
回顧袁紹的初衷,他讓曹操南下取東郡的目的並不是隻有借刀殺人這麼簡單,還有讓曹操成為他南擴和駐守南麵的屏障。
所以,袁紹表奏天子成功之後,立刻要求曹操改東郡治所於東武陽。
得到消息的曹操,捋著小胡子眉頭緊皺。
濮陽和東武陽雖然相距不遠,但地理位置和實際的意義明顯不同。
濮陽在黃河南,而東武陽在黃河北。
東武陽之南有一處重要的黃河渡口——倉津亭。這處渡口是南北交通的通道,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曹操若是將重兵屯守於東武陽,可以扼守這一軍事重地,相當於給青州、兗州和徐州方向的黃巾軍設立了一道堅固的屏障。
這屏障是保護冀州的屏障,而不是保護曹操自己的屏障。
曹操無奈地歎息了一句:“袁本初還是惦記著東郡這塊肉啊!”
荀彧卻說道:“主公,恐怕袁紹的目標更大,意在兗州!”
曹操微微一驚,回過頭來看著荀彧,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
“這話怎麼講?”
“袁紹同意主公前來東郡,又命主公將治所定在東武陽,很明顯就是要讓東郡納入他袁紹的管控之中。光東郡還不夠,南麵還有山陽太守袁遺,濟陰太守吳資都是支持袁紹的人物,我還聽說王匡南下投靠張邈去了。這一來一去,兗州實際上一半已經落入袁紹之手,隻要附近的黃巾軍被剿滅,冀州的公孫瓚被擊退,袁紹一定會騰出手來接收兗州。”
“是個諸侯都會對兗州充滿興趣。”
“包括主公!”
曹操眼神凝重地盯著荀彧,荀彧卻絲毫沒有後退。
隻是曹操在荀彧眼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是忠於我還是忠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