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東郡的曹操詢問荀彧糧草和軍械的準備情況,因為他下一個目標便是整個兗州。
兗州,這個令曹操念念不忘的地方,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
兗州是個四戰之地,北麵跨過黃河便是冀州,東麵連同徐州和青州,南麵豫州水土肥沃,西麵雒陽地區乃東漢政治中心雖然此刻都城已經遷往長安,但雒陽的政治地位暫不可動搖),可以說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關鍵兗州地勢平坦,除了北麵的黃河之後,全州沒有什麼險要之地可守。
所以兗州之地,四周豺狼,非雄主不可以盤踞。
而曹操恰好就是那個雄主。
其他諸侯雖然對兗州有想法,卻並沒有實際行動,都是看到了占據兗州的風險。
就好比當初起兵反董卓之時,袁紹與曹操聊天,他問曹操:“若是這件事討伐董卓)乾不成怎麼辦,哪個地方能讓我們當做據點,在這亂世中生存?”
曹操說:“老哥,你咋想的?”
袁紹回答:“我在想,如果南麵依靠黃河之險,北麵有燕地、代地那些地方抵擋這,加上戎狄的兵力,再往南去爭奪天下,那就差不多能成功了吧?”
很明顯,袁紹說的是先占據冀州,再圖謀北方,而後由北向南,平定天下。
這個思路並沒有毛病,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袁紹並非不厲害,而是對手曹操太厲害。
曆來朝代統一,由北而南都是主流,袁紹這個想法確實稱得上遠見了。
但也不難發現,袁紹壓根就沒有考慮兗州,而是想著先有了根基再去占據兗州。
要知道兗州之地有他的兄弟袁遺在,袁遺是支持袁紹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是曹操選擇了兗州,而是兗州選擇了曹操。
再看曹操是怎麼回答袁紹的。
他說:“我就依靠天下那些有智慧有能力的人,用正確的方法來管理他們,不管是哪個州不管是哪裡,都能成功。”
可見,曹操的策略並不是關注地理位置,而是把人才放在了第一位。
這與後期曹操兩次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出一轍。
是兗州有很多人才吸引曹操嗎?
非也,吸引曹操的是潁川。
曹操陣營中除了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以及謀主郭嘉是潁川籍外,戲誌才、荀攸、徐庶、陳群以及趙儼、辛毗、杜襲等人也都是潁川人氏,他們無一不是曹魏集團的基石。
那問題又來了,潁川隸屬於豫州,而非兗州,為何曹操不直接占據豫州呢?
因為一個原因,曹操依舊保持著漢臣的身份。
根據漢朝的法律規定,地方長官需要回避本籍,也就是說,因為曹操的老家在豫州,所以,他就失去了當豫州牧的資格。
曹操不得不選擇距離雒陽和潁川都很近的兗州當根據地。
這是無奈,也是必然。
如今曹操已經有了東郡,手中有握有黑山軍和先前兩千大軍的組合體,應對兗州之地已經綽綽有餘。
隻是想要趁機南下取整個兗州,尚且需要一個契機。
畢竟山陽太守袁遺無條件支持袁紹,曹操一旦出兵,便意味著與袁紹決裂,需要小心應對。
天佑曹操,很快,還沒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契機就來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