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這個地方,說是兗州的治所,其實城池算不上高大上,相比徐州的下邳城要遜上許多。
城牆上那些孔洞,還有女兒牆的缺損,無處不暗示著這座小小的城池曾經經曆過嚴酷的戰鬥。
城池的矮小直接影響就是防禦力減弱,城中守將必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抵擋敵軍的攻擊,否則便會被輕易先登。
城中的百姓也會因此遭殃,火箭會越過城牆射入城中,引燃城中百姓的房屋。
若是被敵軍圍困而無法突圍,周邊也沒有援軍,城中不僅糧食會出現短缺,連守城所用的木頭、石塊等物資也會不夠,導致百姓的房屋會遭殃。
當然,這隻是僅限於百姓,那些門閥士族卻不會有大的影響。
先前的兗州刺史劉岱不願意堅守在城中也有這方麵的原因,百萬黃巾軍豈是鬨著玩的,已經可以是說兵團作戰了,幾個領頭的沒有些許才能壓根無法調動。
倘若黃巾軍向西而來,直接包圍了昌邑。
彆說劉岱了,城中一個人都跑不出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岱主動出擊並沒有錯。
相反,他采用了後期諸葛亮的策略,以進謀退,以攻代守,降低各地的壓力。
當鮑信建議劉岱堅守等待時機之時,劉岱考慮都沒有考慮就拒絕了。
隻是劉岱沒有料到,黃巾軍的實力遠比他想象的要更強。
大軍交手之後,劉岱壓根沒有機會撤離,就被黃巾軍包圍之後身亡。
如今曹操接任的兗州牧之位,第一站的目標也落在了昌邑城上。
他很快就麵臨第一個難題,昌邑雖然近在眼前,但想要前往昌邑就職可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此刻的黃巾軍擊破任城國之後,已經從東平國向著西麵蔓延,大有要入侵東郡和濟陰郡的趨勢。
而曹操南下之路也被黃巾軍切斷,麵對百萬黃巾軍,荀彧建議曹操繞道而行,從鄄城、成陽繞過大野澤南下,再向東麵進入昌邑城。
曹操在輿圖上推演了一遍路線,欣然接受。
既然已經確定要先避開黃巾軍鋒芒,自然不會硬闖黃巾軍的封鎖地。
大軍小心翼翼地行進在濟陰郡境內,不料依舊被黃巾軍的斥候發現。
黃巾軍首領黃邵、何儀、劉辟、龔都四人一合計,當即決定要將曹操大軍攔在大野澤西岸。
他們想了一個很陰險的辦法,四個人各領一路,每路五萬人。
一路,從壽張到範縣,準備截斷曹操退路。
一路,先行攻打廩丘,再準備埋伏在大野澤西北岸。
一路,南下走巨野,往兗州治所昌邑而去,想要截住曹操的去路。
一路,留守在東平陸和寧陽一帶,守住家門,也遏止東麵的援軍。
計劃很完美,隻要曹操領著萬餘大軍過了鄄城後,便掉入了黃巾軍布置的巨大口袋裡。
可曹操那邊都是高手,哪裡能輕易中計。
當他們發現黃巾軍的斥候帶著消息向東麵跑去之時,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敏銳的戲誌才立刻建議曹操速速進軍。
“黃巾軍百萬人,行動自然緩慢,但若是形成包圍圈,漫天遍野將都是黃巾,主公應當機立斷,加快行軍,繞過大野澤。”
“誌才說的對,主公,大野澤西麵水路較多,不利於我行軍作戰,卻有利於黃巾軍的步兵。黃巾軍收到消息再領軍回來,估計隻需要三天時間,隻要我軍二天內入昌邑城,黃巾軍不足為懼。”
荀彧也支持戲誌才的說法。
曹操自然明白其中要害。
他當即命曹仁先行開路,前往昌邑通知各路官員,做好迎接準備。
又命曹洪領著五百人,打著曹字旗號,吸引黃巾軍的注意。
他給曹洪出了一個主意,讓人做幾個稻草人,綁在身後,五百人假裝兩千人,吸引黃巾軍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