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讓字文禮,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人,是東漢末年的大名士,因博學善辯、擅長辭賦而名噪一時,在當時與孔融、陶丘洪齊名。
特彆是他的《章華賦》,堪稱一絕,舉世無雙,“體迅輕鴻,榮曜春華”便出自其中,眾人所熟知的“雲夢澤”,雖然起源《尚書》,但也是通過這篇賦讓世人熟知。
邊讓雖然十分出名,堪比當世網紅,心性高傲,自恃才高,常常出言點評世間英雄,但從多方麵來看,此人實際才能卻並不出眾。
邊讓年輕時,同汝南名士謝甄,曾去拜訪人物品評家、大名士郭泰與許劭並稱“許郭”),想讓他幫自己看看前程。
郭泰當場沒有言明,在將這二位送走後卻私下對門人說:“這兩位年輕人英才有餘,但並不入道,真是可惜了!”
雖然邊讓不被郭泰看好,但依然憑借著虛名,先是被司徒楊賜楊修的祖父)征辟為從事,然後被大將軍何進征召為令史,後又外放為九江太守,成為一郡的地方長官,可謂為官之路一直沒有中斷過。
邊讓做太守之時,正逢漢末大動亂之際,所以在位子上沒坐多久,便棄官返鄉,在老家陳留郡閒居。
這樣的人在東漢末年通常會被視為隱世才子。
按照國際慣例,地方諸侯會不約而同地征召此人,給予一定的官職,以示尊重,也向天下之人展示求賢若渴的姿態。
可這一次兗州迎來的主人乃曹操,向來都是以才能論高低,不以名聲為依據。
他知道邊讓徒有虛名,才不足以治國安民,智不足以平定亂世,便沒有給他安排對應的官職,連象征性地上門征召都沒有做。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夏,兗州官員榜單公布的那一天,眾人議論紛紛。
這讓本就對曹操十分不看好的邊讓更加厭惡。
他抓住曹操自封兗州牧的這一弊端,開始大肆宣揚曹操的汙點,說曹操無才無德、傲慢無禮,不僅不服從朝廷的管製肆意搶奪兗州,前段時間又把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趕出了兗州,分明就是藐視朝廷,乃漢賊也。
同時,又將曹操隨意安置兗州門閥士族的公子哥作為切入點,故意挑起曹操與兗州門閥之間的矛盾,說曹操對兗州的各路官員和門閥士族都十分鄙視,壓根沒有放在心上。
更關鍵的是,邊讓居然還對曹操的家世指指點點,甚至將曹操乃宦官之後拿出來說事。
這一條可以說是曹操的逆鱗,是曹操前半輩子費儘千辛萬苦想要去掉的標簽,邊讓居然拿出來嘲諷。
麵對邊讓背地裡的貶低和輕視,曹操憤怒不已。
若是先頭針對曹操的過錯貶斥,或許曹操還有可能原諒此人,一笑而過。
但揭人不揭短,罵人不罵娘,但凡有人拿宦官之後說事,曹操定斬不饒。
此時的曹操才三十八歲,又剛剛拿下三十萬黃巾軍,擊退了強大的對手袁術,風頭正盛。
對於看不起他,或者冒犯過他的人,從來都是睚眥必報。
戲誌才和荀彧都想要勸說曹操切莫衝動,畢竟兗州之地尚不安穩,一旦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發動亂。
曹操才不管,邊讓都已經欺負到他眼皮底下了,怎麼可能善罷甘休。
殺,有礙曹操的名聲,不殺,難泄他心頭之恨。
正當左右為難之際,程昱給曹操出了一個主意,便是借刀殺人。
當然,曹操也不是對所有冒犯過他的人都如此,像宗世林這般初心不改,始終不給曹操好臉色看的名士,曹操也不會對他做什麼。
但為何這個邊讓,曹操就鐵了心要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