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因很簡單,邊讓的話影響了曹操對兗州的統治。
曹操一直以來都把兗州視為自己的大本營,而且兗州是他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底盤,對兗州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如今剛剛成功入主兗州,人心未穩,他正費儘心思想要端平這碗水,避免兗州內部動亂。
結果邊讓非要標新立異,不幫曹操的忙,還跳到對立麵與曹操作對。
這個口子一開,若是曹操不及時刹停,極有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導致兗州動亂。
所以曹操當機立斷,必須斬殺邊讓。
恰好這個時候,程昱送上了一計良謀。
他對曹操說:“主公,邊讓此人確實該殺。不過此事若是主公親自出手,不利於兗州的穩定,那些兗州的名士可都看著。讓邊讓死很簡單,但再想要挽回天下名士的歸順之心,那可就難了。依臣之見,不如請陳留太守張邈出手。”
曹操驚訝地看著程昱,有些不解:“話雖如此,但張邈如何會肩負這罵名?”
程昱卻神秘地回道:“主公細想,當初袁術領兵入陳留,屯兵在封丘。身為陳留太守的張邈,居然沒有出兵阻攔,也沒有報情況於主公,甚至都未現身,而袁術兵敗逃亡之時,張邈依舊沒有出兵阻攔。顯然,張邈與袁術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既然不敢站出來公開反對主公,想必還有所顧慮,此時若主公下令給太守張邈,令他殺邊讓,臣以為他不敢不從。”
“若是他不從呢?”
“就算張邈不從,主公也沒有損失,至少看明白了張邈其心,日後我軍圖謀徐州之時,便可有所防備。”
曹操微微一驚,他可從來沒有說過自己要圖謀徐州,想不到程昱居然能猜到他的意圖。
“汝如何判斷我軍日後要圖謀徐州?”
程昱行了大禮回道:“主公誌在天下,徐州之地遲早要取。”
曹操笑而不語。
不過程昱之言在理,自己不方便出手,自然需要找一個打手。
張邈在袁術這件事上態度偏暗,正好可以拿邊讓之事名正言順地試探。
也算是跟張邈算算袁術這筆賬。
曹操采納了程昱的建議。
同年夏,他給陳留太守張邈下令,讓其杖殺邊讓。
當然,這種指令並沒有留下證據,隻是口頭說說。
張邈乃曹操好友,隻是關東聯軍之時二人鬨掰了,後來間隙越來越大,沒有多來往罷了。
但他對曹操十分了解,這種杖殺名士之舉,典型的就是將他往火堆裡推。
不管如何,他張邈絕對不會做。
況且,有很重要的一點,張邈心裡清楚,但憤怒的曹操並未察覺,荀彧等人也並沒有提醒。
邊讓之事,遠比曹操等人想的更複雜。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