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郭嘉來曹操處前,先北行去見的袁紹。
袁紹對郭嘉十分禮遇,也給郭嘉高官厚祿。
但僅僅數十天,郭嘉便決定離開袁紹,寧可閒居六年也不願再出山。
因為他發現袁紹雖然表麵上禮賢下士,但實際上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無法抓住主要矛盾,這使得他在關鍵時刻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郭嘉認為袁紹這般性格在亂世中難以成事。
從這裡可以看出,郭嘉的目標和曹操一樣十分明確而精準,他必須要輔佐一位明主成就一番霸業。
顯然袁紹不是明主。
這點認知與之前的荀彧如出一轍。
郭嘉用了一句十分經典話來描述袁紹:“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曹操心中暗驚——這寥寥數語,竟將袁紹的優劣剖析得入木三分。
也確實如此,郭嘉的判斷放在現在看也十分精準。
曹操問郭嘉袁紹的事,一方麵想看看郭嘉識人的能力,也看看他的忠誠度。
此外,這個問題也是曹操未來想要做的事,但還沒有完全謀劃好,正好拿來考考麵試者。
郭嘉回答地十分自信。
“如今天下紛爭,袁紹據河北,呂布霸徐州,劉表守荊襄,孫策初定江東。明公據兗州而跨豫州,此乃中原險要位置,卻四麵受敵,若不出擊,待其他諸侯變化,兗州難以鎮守。嘉以為呂布驍勇而無謀,占據徐州如芒刺在背。若明公與袁紹決戰於北,呂布必趁虛而襲許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抬眼與曹操對視,眸中精光流轉,
“宜先取呂布,除心腹之患,方得專意北進。袁紹雖強,然好謀無斷,內耗必烈,待其勢衰,可一戰而定。”
曹操撫掌大笑,郭嘉之言正合其意。
徐州之地,本應是他曹操的囊中之物,可卻被呂布占據。
曹操一直想要取而騰不出手,如今兗州已定,天子已在許縣,條件已經具備,怎麼能再坐視不理?
郭嘉的話,正好切中了曹操的內心和需求。
也或許郭嘉看出了曹操的期望。
不管如何,二人已經達成了先取徐州呂布的意見。
曹操很是歡喜,如同遇到了知音。
他又請教郭嘉如何收服民心。
郭嘉則以“亂世用重典,治平施仁政”作答,更讓曹操頻頻頷首。
不知不覺,東方既白。
曹操起身望向漸亮的天際,忽轉身握住郭嘉的手,朗聲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而郭嘉亦起身長揖,眼中儘是得遇明主的欣然:“公能棄虛禮而納直言,釋小嫌而求大謀,真吾主也。”
院落外,冬風掠過簷角銅鈴,叮咚作響。
這一夜長談,似是命運的伏筆。
郭嘉寥寥幾句為曹操未來的發展定下了方向和基調。
從此,郭嘉卸去閒雲野鶴的疏狂,化身曹操帳下“算無遺策”的軍師祭酒。
而曹操亦得遇知己,在逐鹿中原的征程中多了一雙洞穿迷霧的慧眼。
曆史的車輪,就在這一場看似尋常的會麵中,悄然轉向了更波瀾壯闊的軌跡。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