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東西兩麵的大門被張繡大軍攻破。
眾多將士再次湧入營寨,從典韋背後將他包圍。
此刻,跟隨典韋的護衛隊已經所剩無幾。
典韋憑借著過人的力量和高超的武藝,支撐到了最後一刻。
直到數十人持戈將其包圍,典韋折斷了手中的兵器,這才倒下。
張繡將士割下了典韋的頭顱,互相傳看。
等到這時,眾人才敢過來圍觀典韋的遺體,各個驚歎,天底下還有這般猛士。
再看曹操,從北門殺出一條血路之後一路狂奔,連頭都不敢回。
但張繡的大軍可是來自西涼,比騎術,曹操及其身邊的青州兵並不是他們的對手。
雖然曹操擊退了數輪追擊,但始終沒有擺脫。
飛奔沒有多遠,路兩邊忽然殺出來兩路人馬,再次將曹操等人包圍。
一支暗箭射來,正中曹操的坐騎絕影。
長子曹昂見狀,立刻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自己則步行跟隨,不斷與身後的追兵對抗。
步行怎麼可能跑得過西涼戰馬,沒有坐騎的曹昂很快被張繡大軍包圍。
曹安民領著一支人馬前來營救,不是敵手,也陷入包圍圈中。
二人見狀,相視一眼,索性就吸引火力。
曹操這才騎馬逃脫。
但曹昂和曹安民均戰死宛城。
至此,曹操的各處營寨都已經被張繡大軍攻破,各路將士紛紛潰散。
唯獨於禁,嚴整部下,組織大軍一邊戰鬥一邊後撤。
大軍沒有絲毫慌亂,即使眾多將士在戰鬥中犧牲,於禁也能保持陣型不亂。
在回撤的途中,於禁遇見了十餘名衣衫不整的青州兵,一問才發現,原來青州軍趁著混亂之際打家劫舍,擄掠百姓。
青州兵本就是黃巾賊,曹操收編之後采用寬宥政策,這些青州兵非但沒有改掉盜賊的習性,反而越加嚴重,時常肆無忌憚劫掠百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也是為何曹操的大軍在東漢末年名聲不太好的原因之一。
於禁了解情況後,便下令追討。
這些青州兵竟然選擇跑到曹操麵前嚼舌根,說於禁打算叛變。
於禁身邊的親信也勸說他先向曹操報備此事。
於禁卻說,張繡的大軍近在咫尺,當先抗敵,至於曹公,他是明智之人,謠言止於智者,不用怕。
於是,他先在淯水南岸築起防禦工事,然後才派人向曹操解釋情況。
曹操一路撤回舞陰大本營後,聽說此事,當眾褒獎於禁:“淯水之敗,孤幾為所困,而將軍在亂軍之中能整肅部伍,此古名將之風也。”
此舉既為穩定軍心,也顯示曹操對軍紀的重視——他意識到,若不是於禁的冷靜,潰敗可能演變成全軍覆沒。
至此,宛城之戰在曹操徹底失敗中結束。
曹操損失慘重,一炮害三賢也成為了典故。
如果曹操沒有感到疲憊,又如果曹操沒有與鄒氏相遇,再如果曹操事先征求張繡的意見,甚至如果曹操沒有魏武遺風,是不是這宛城之戰便可避免,大護衛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是不是便可以繼續陪伴曹操左右,曹操與丁夫人的關係也不會鬨僵,整個東漢末年的曆史也會被改寫,興許荊州就會提前落入曹操手中,也不會有後續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赤壁之戰了。
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有的隻是遺憾。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