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征討張繡,曹操依舊沒有完成心中的小目標,也沒有討到喜人的好處。
此刻,身處關中的李傕走完他一生傳奇的人生道路。
早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漢獻帝便命令謁者仆射裴茂前往司州都督關中諸將,討伐李傕。
這個命令下得十分奇特。
若說是出自曹操的意願,彼時的曹操一邊想著對付張繡,一邊想著東麵的徐州,還要分出精力應對南麵的袁術,壓根沒有功夫抽出身去沾染一個與自己當前目標毫無關聯的諸侯。
他與李傕的關係並沒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倒是可以用李傕來牽製袁紹。
攻打李傕,隻會給曹操自己多樹立一個勁敵罷了。
所以很明顯,這個指令並不是出自曹操之手。
換句話說,這是漢獻帝自己的意思。
自從建安元年來到曹操的老窩許縣之後,漢獻帝總不是那個滋味。
明明他有自己的國都,卻非要窩在許縣這麼個小地方。
他對曹操的認識也從原先的西園八校尉,搶占兗州牧,逐漸上升到了危及朝廷安危,牽涉大漢天下的危險分子。
朝廷中有什麼需要發號施令的,也都明裡暗裡通過曹操點頭,才能實施。
久而久之,漢獻帝劉協就開始考慮,得趁著曹操還沒有徹底掌控朝廷,回到雒陽去。
隻是現在他手上沒有兵,也沒有將,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回雒陽,說什麼曹操都不會同意。
漢獻帝就想了一個辦法,派人去關中督戰。
麵上去督戰李傕,還雒陽一個太平,實際便可暗中組織人馬,來接應漢獻帝自己。
擊敗李傕,雒陽也會重新回歸朝廷掌控,屆時便有充分的理由,裡應外合,逼迫曹操重新遷朝廷回雒陽。
當然,漢獻帝給曹操的理由是,關中之地乃朝廷根本,與曹公橫掃寰宇誌向相同,都是匡扶漢室的大事。
曹操也沒有功夫細想,既然皇帝願意派人去平關中,又不用自己的一兵一卒,豈不是順手撿便宜的事,也就沒有懷疑。
於是,建安二年十月,裴茂便出發了。
裴茂也不負重托,很快就召集了段煨、梁興、張橫等將領,一同前去討伐李傕。
段煨很熟悉,乃東漢太尉、新豐縣候段熲當初賈詡假冒其外孫,躲過了氐人的追殺)的弟弟,乃一代名將,對漢獻帝忠心耿耿。
梁興和張橫,都是西涼軍閥之一,小說《三國演義》中是馬超八健將之一。二人擅長突襲,來去如風,對後期曹操取涼州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四人對李傕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到建安三年四月,曹操剛回到許縣的日子,李傕因抵擋不住他們的圍攻,率領殘兵退守黃白城。
梁興,張橫等人抓住時機,窮追不舍。
黃白城被攻破,李傕被梁興、張橫等將領擊敗斬首,首級被送往了許縣。
曹操看到了,忽然意識到漢獻帝此舉並沒有那麼簡單,便將此事詢問郭嘉。
郭嘉一眼看破漢獻帝的目的,便建議若是漢獻帝提出回雒陽,便主動向漢獻帝申請,領軍護送,趁機進軍雒陽,並虎視關中之地。
曹操從之。
漢獻帝得知關中得勝,下詔將李傕的首級高掛示眾,同時下令將李傕滅三族。
至此,王允之亂後挾持漢獻帝的幾個主要人物全部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