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五月,天氣炎熱,眾人內心也不免煩躁。
更為惱火的當屬此時此刻許縣皇宮中的漢獻帝劉協。
雖然建安四年的皇宮相比建安元年時候大了數倍,但劉協始終感覺束手束腳。
隻因為這是在許縣,這些皇宮是曹操建造的,皇宮中的侍從,下到把守大門的小黃門,上到皇帝身邊服侍之人,幾乎都是效忠於曹操。
換言之,皇宮裡的一舉一動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劉協像是一個透明之人,生活在曹操的眼皮底下,連洗澡都沒有隱私可言。
曹操將漢獻帝從洛陽遷至許縣之後,開始著手對許縣展開大規模興建。
隨著官府和府署逐漸竣工,許縣被打造成了一個集政、軍和文化於一體的中心。
可見,曹操定都許縣絕非頭腦一熱,而是進行過深入的考量。
劉協在這諾達的皇宮裡沒有自由,就像是鳥籠裡的孔雀,囚籠中的天龍,天天看著院子裡那些花花草草,卻看不到天下諸侯紛爭。
時間一久,自然心生怨念,想要突破這牢籠。
平安的苟活,豈能與轟轟烈烈的乾一番事業相提並論!
另一位與漢獻帝有著同樣信念的人,便是東漢末年有名的三個董性人之一,國舅爺董承。
來許縣之前,董承乃漢獻帝身邊紅人,對於朝廷的政策向來有建議權。
經曆過漢獻帝東歸之後,董承的權力逐漸上升,漸漸能左右朝廷決策。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韓暹居功自傲、為所欲為、擾亂朝政,董承憂慮之下,密召曹操勤王。
同年八月,曹操入朝進貢,趁機奏報韓暹、張楊的罪過。
這一招,如同當初何進引進董卓一般,解決了朝廷中權力風雨縹緲之事,董承也因此事有功,被封為列侯。
董承引進曹操的計策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反噬。
曹操開始掌控朝廷大權,政策出入都需要曹操點頭。
董承明顯感覺自己手中的權力在一點點流失,一去不複返。
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董承升任車騎將軍,得以開府。
幕僚開始為董承謀劃,鼓動董承原本就蠢蠢欲動的心。
這日,漢獻帝照常在皇宮中接見大臣,董承按例覲見。
兩人言語之間都透露出對曹操的不滿,漢獻帝敏銳地察覺到機會來了。
他便借口讓國舅爺去宮外采購貴妃需要用的東西,次日送來。
董承會意。
次日,董承前來複命,漢獻帝便借機將董承拉到偏殿,命親信把住門口,與其密謀。
二人一主一臣各自吐著當前的苦水,董承表著忠心,漢獻帝給予重任。
片刻之後,二人便揮手告彆。
整個過程不過片刻功夫,畢竟時間一長,曹操安排在皇宮中的眼線便會有所察覺。
至於有沒有衣帶詔這個環節,曹操有沒有將董承攔下來,以及董承與漢獻帝究竟說了什麼話,已經無從得知。
但從目前的資料看,或許並沒有這些事,隻能猜測董承通過某種方式得到了漢獻帝的密詔。
車騎將軍府邸裡,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此刻正焦急地等候著。
二人乃董承心腹,隨時準備著與董承一道起事。
他們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成敗就在這一念之間。
成了,朝廷還在他們的掌控之中,未來生活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