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當初堅決不肯答應官民推選自己接任揚州牧,著實是明智之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揚州之地不僅需要麵臨曹操的壓力,還要頂住孫策的攪動,連州內部的穩定都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
華歆早有這番認識,所以說什麼也不願接受。
他沒有曹操那樣的統帥和膽魄,無法統領揚州,也不會像孫策那樣具有攻擊性,時刻想著拓寬自己的地盤。
偏安一隅才是他願意接受的方案。
反觀孫策,從接受周瑜建議的那一刻起,便意味著他已經將廬江納入自己的版圖當中。
為了不讓劉勳感覺到異樣,孫策在做準備的時候,對外宣布的是要遠征荊州劉表的部下,江夏太守黃祖,準備渡江的軍隊則屯駐於牛渚背後的石城縣。
這個理由在外人看來很充分,不說天子召令孫策和眾諸侯討伐袁術時,順便把劉表也列入了反叛者行列,僅憑黃祖與孫策有殺父之仇這一條就足以讓人信服。
當初曹操大舉進攻徐州,也用的是這一條,天下諸侯沒有人會出來指責。
所以劉勳也沒有對孫策的舉動放在心上。
若是當初出兵之前能留一手,讓劉曄領一部分人馬鎮守廬江各地以防孫策,或許後麵的形勢就會大不相同。
如今劉勳隻能領軍返回,馳援皖城,結果半路遇到了駐軍彭澤的孫賁和孫輔。
劉勳不敵,隻好調轉大軍朝著尋陽而去。
另一方麵,孫策領軍從牛渚出發逆江而上,與周瑜步騎兩萬在皖城附近登陸。
皖城壓根沒有任何防備,駐守人員隻是些許原先袁術的老部下,三萬人馬毫無士氣,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
孫策抓住時機,猛攻皖城。
皖城很快就落入孫策之手,袁術的那三萬舊部,包括劉勳妻子儘被孫策所得,並被遷往了江東。
緊接著孫策還上表舉薦任命部下李術為廬江太守,並留下三千軍隊駐守皖城。
廬江也徹底歸入孫策版圖。
皖城中,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那便是孫策和周瑜聯手收納了江東二喬,並在後世傳出一段俊男美女的佳話。
劉勳休整完後,便進軍置馬亭,準備再打孫賁,而後北上皖城。
結果還沒等他出手,孫策便已拿下皖城。
劉勳無奈,隻能領著人馬朝江夏郡而去,在流沂附近屯兵,還就地修築城池。
同時,為了奪回廬江郡,他還向荊州牧劉表和江夏太守黃祖求援,希望借助他們的力量將孫策趕回丹陽郡。
黃祖收到劉勳的求援之後,便派長子黃射率領五千人馬和戰船前來支援。
他們還沒有動身,拿下廬江郡後的孫策開始了第二步,乘勝追擊攻打黃祖,痛打劉勳。
劉勳和黃射的聯軍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很快就兵敗撤離。
經曆這一戰之後,劉勳已經意識到他根本不是孫策的對手,想要奪回廬江郡已是癡人說夢。
他環顧四周,恐怕也隻有曾經的友人曹操能與孫策對抗。
於是,劉勳帶領著殘部借道江夏郡北上,直接投靠了曹操。
麵對劉勳來投,曹操打心底是歡喜的。
他封劉勳為列侯,好生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