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權接手孫策的位置,成為新一代江東之主。
儘管有張昭、周瑜等一係列孫堅和孫策的老部將支持,孫權一定程度上坐穩了江東,但依舊有很多地方勢力不服孫權的管製。
其中便有廬江太守李術。
孫權要立威,自然要用實力說話。
隻要能順利拿下李術,轄區內其他地方勢力自然會知道他孫權的厲害,從而不敢隨意造次。
但礙於李術所在的郡與曹操勢力相臨,孫權便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希望曹操在他攻打李術的期間不要出兵相救。
孫權信中說,嚴刺史曾經是你曹操的部下,他也是我孫權的舉主嚴象舉孫權茂才),而李術凶惡,輕犯大漢製度,殘害州長官,放肆無道,應該速速誅滅,以此懲戒醜惡之人。我孫權也早就看他不順眼,打算討伐他,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主報塞怨之仇,此是天下公認的義理,也是我孫權夙夜所甘心之事。李術必定畏懼被誅,再次詭辯向你曹操求救。明公居處阿衡之任,為海內所望,希望你曹操告誡執事,切勿聽信李術的話。
說白了就是他孫權要打李術了,你曹操得識相一點,不要出兵救援,否則彆怪他孫權不客氣。
嘰裡呱啦講了一大堆,其實簡單分析一下就知道,曹操此刻正在官渡與袁紹陣前對峙,自身都難保,哪裡來的功夫管李術呢?
不過李術可不是這麼想的。
他所在的廬江郡正好與此刻的曹操和孫權兩方勢力呈三角之勢,如同春秋戰國時期秦、趙、韓三國一樣,韓國雖然弱小而獨立,但秦國想要消滅韓國卻需要考慮趙國的力量。
李術篤定曹操一定不會任由孫權行動。
結果出乎李術的意料,曹操對孫權的信使點了點頭,一句話都沒有說。
信使回到吳郡的第二天,孫權就發兵攻打廬江郡治所皖城。
很顯然,曹操答應了孫權的請求。
至於是被迫答應還是主動答應,沒有必要追究,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李術不是孫權大軍的對手,被圍城之後便急忙向曹操求救。
他不相信曹操會置之不理。
可惜不信歸不信,曹操壓根就沒有理會李術的求援。
曹操當時的心情可謂煩透了。
前麵袁紹不斷地騷擾,後麵李術這個牆頭草卻不停地來打擾他。
前一秒還因為這個李術殺了嚴象而讓九江郡陷入混亂,也讓他曹操與孫策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曹操還想了好久才派出劉馥前往九江治亂,後一秒李術居然能厚著臉皮跑到他曹操的跟前求援,講述著唇亡齒寒這樣爛大街的大道理。
曹操真想臭罵一句:“不看看當前形勢?!”
很快,沒有得到曹操援助的李術便陷入了困境。
皖城中的糧草也見了底,城中的士兵尚有一點點糧食果腹,但百姓卻隻能吃泥團度日。
又過了幾日,皖城被孫權大軍攻破,李術被斬首。
但之後孫權的決定令眾人目瞪口呆,他下令對皖城進行屠城。
有兩個重要節點,一是皖城此時此刻是揚州西麵的重地,更是通往荊州的關鍵之地,未來孫權若是要圖謀荊州,皖城就是很好的前線後方補給點,這一屠城,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緩過來,二是皖城是孫權大嫂和周都督夫人的故鄉,孫權一點臉麵都不給,勢必影響內部團結,亦或是孫權在立威,這不得而知。
要知道,東漢末年有記錄的屠城一共才十四起,曹操占了八起,東吳占了六起。
劉備確實是擔得起仁義二字,一起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