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官渡相持曹操的情況很艱難、很不利,但好在僅僅十餘日,曹仁帶來的勝利消息給曹操打了一劑安心劑,暫時鼓舞了官渡前線作戰的萬餘將士。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九月中旬,曹操坐在營帳裡,雙眼盯著營帳外那片黃土和不遠處袁紹的大營,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猶豫。
在袁紹延綿數十裡的大營麵前,曹操手中萬餘人馬變得如此渺小。
在四州之地麵前,兗豫兩地的資源完全跟不上大軍的消耗。
人馬在相持中不斷減少,糧草不過再月餘時間便要見底,新的補給和援軍遙遙無期。
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袁紹耗得起,他曹操耗不起。
若是當初沒有這麼快與袁紹翻臉,是否會有更多的時間發展,不至於局促到如今這般困境。
思緒未果,營帳外忽然進來一名斥候。
曹操收起眼神中的猶豫,言語堅定地問:“何事如此驚慌?”
斥候回道:“主公,袁紹大軍襲擊左翼大營。”
“有多少人馬?”
“數千人,數不清。”
曹操繼續平靜地吩咐:“命子孝將軍前來。”
帳外傳令官飛奔而去。
片刻之後,營帳外便傳來盔甲的碰撞聲,曹仁一路小跑進曹操的大帳。
曹操沒有其他話語,隻是讓曹仁領軍速速出擊。
曹仁領命,領著帳下三千人馬,直奔大軍西道。
西道貫通著官渡大營與雒陽方向的聯係,也是曹操大軍的左翼。
更關鍵的是袁紹大軍繞道而行,若是擊破阻礙,不僅曹操大軍的退路便少了一條,兩邊受敵會影響大軍氣勢,而且南麵的許縣就暴露在袁紹大軍兵鋒之下。
所以此行曹仁是帶著必勝的決心。
曹仁很快就看中了一塊埋伏襲擊的好地方,西道不遠處的雞洛山。
雞洛山在曹操大營西南麵,聯通著南北,兩邊都是狹小的通道,大軍無法展開。
曹仁讓曹洪領軍與引誘袁紹的人馬,自己則在兩邊伏擊。
袁紹大軍的領軍將領韓荀見曹洪兵馬少,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想都沒想,便領軍追擊,很快就進入了曹仁的埋伏圈。
曹仁看準時機,領軍殺出。
曹洪也回軍掩殺。
二人徹底將韓荀擊退,牢牢占據西道要塞。
韓荀見襲擊西道無法,便領軍返回袁紹大營。
這一次曹仁的成功打疼了袁紹,讓他不敢再派遣分軍。
又過了數日,曹操又聽說袁紹幾千車軍糧要運到官渡打仗。
荀攸立刻建議道,袁紹的運糧車就在旦夕之間,押運糧草的將領韓猛雖然勇猛但十分輕敵,若是主公能派一員猛將,領精兵數千,奔襲故市,定然可以擊破韓猛,燒毀袁紹軍糧,動搖其軍心。
曹操很認可荀攸的話,但不知道該派誰去。
畢竟曹仁剛剛連著出戰兩次,其所率人馬需要休整。
夏侯淵為督軍校尉,以監督職責為重。
荀攸明白,回道:“徐晃徐將軍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