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之言若是被袁譚聽到,估計得氣得半夜從床上跳起來。
袁譚的意圖是采納郭圖的建議,吸引曹操的火力來對付袁尚,而他坐收漁翁之利。
但辛毗說服曹操出兵的理由卻是趁著袁氏兄弟二人相爭、冀州疲弱之際,領雄壯之師北上,收服四州之地。
這不是妥妥的把袁譚賣了呀!
不過,不管什麼理由什麼借口,辛毗總算是完成任務,說動曹操接受袁譚請和。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此時此刻的辛毗雖然人隸屬於袁譚,實際上心已經向著曹操了。
或許他已經看明白,未來辛家的發展不可能再依靠袁氏家族,而應該多看看曹操。
況且辛氏乃潁川豪族,老家都在曹操手中了,自然給主公出謀劃策之時會有所側重。
從結果看,辛毗的選擇並沒有錯。
辛氏家族中,也就辛毗得到善終,後期還在司馬懿的任命下與諸葛亮對軍。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月,曹操領軍渡過黃河到達黎陽,兵鋒直指鄴城。
袁尚得知情況,立刻撤軍返回。
平原危機得解。
屯兵陽平的呂曠、呂翔反叛袁尚,投靠了曹操。
陽平正好位於黎陽與平原連線的中間位置,是黃河邊上的一座小城池。
事態發展好像跟袁譚的計劃十分吻合。
身處平原的袁譚收到消息,立刻私自鑄造將軍印綬,交給呂曠和呂翔,想要借此機會拉攏。
但是袁譚沒有仔細想過,若是呂曠和呂翔尚處於迷途之中,願意考慮袁譚作為他們新的主公,早就在反叛袁尚之時前往平原投誠,而不是冒著危險,選擇遠道而來的曹操。
從二人的行為能判斷一點,他們已經明白了袁譚和袁尚都不是良主。
可袁譚沒有想明白,總以為給一點小恩小惠就能讓呂曠和呂翔乖乖投靠。
呂曠和呂翔在東漢末年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這點恩惠能看得上?
況且袁譚的將軍印綬還是假的,一文不值。
於是,二人轉身就把這件事告訴給了曹操,並帶上了袁譚給的印綬作為證據。
曹操原先還隻是猜測,隻是懷疑,如今便是坐實了袁譚心懷不軌。
他笑著對眾將士說道,這些都在他曹操的預料之中,袁譚想著耍一些小聰明,利用他曹操攻打袁尚,袁譚好自己掠民聚眾,趁著擊破袁尚,曹操大軍疲憊之際,來大敗他曹操。
這不是開玩笑嗎?
等到袁尚被他曹操擊敗之後,糧草物資大增,人馬軍械得到補充,哪裡來的疲憊之軍,隻有實力大漲的曹操雄獅。
雖然曹操已經知道袁譚非真心投降,但卻佯作不知,還為兒子曹整娶袁譚之女為妻,對袁譚撫慰有加。
袁譚先前還因為收到消息,知道呂曠和呂翔二將把印綬交給了曹操,擔心曹操會因此怪罪於他,如今得到曹操的安撫,懸著的心也算放下了。
之後曹操的操作很有迷惑性。
他選擇率軍返回許縣。
許縣距離黎陽又不近,大軍來回怎麼也得兩個月時間,既然選擇了放棄荊州而北上,定然是已經計劃好了如何取冀州,統一河北,但大軍僅僅到達黎陽,把袁尚嚇回鄴城,便再次從黎陽撤軍,返回許縣。
這不是白白浪費軍糧嗎?
這一趟曹操壓根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隻是露了個臉罷了,難道就心甘情願回去?
其實不然。
這一趟下來,曹操已經基本上摸清楚了袁譚與袁尚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也確定了曹操下一步利用兩者關係而謀取冀州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