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采納郭嘉的計策之後,從鄴城撤軍返回許縣,於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八月出兵荊州。
劉表得知消息,急忙書信給袁譚和袁尚二人,勸他們化乾戈為玉帛,團結一心應對曹操,以便把曹操的注意力從荊州轉移到冀州。
結果袁譚和袁尚都沒有理會。
袁譚還派出了辛毗來許縣找曹操,希望與曹操聯手,對付袁尚。
可惜辛毗來晚了,曹操已經離開許縣。
同年九月,不知道從哪裡打聽來消息的辛毗緊趕慢趕在西平縣追上了曹操大軍。
見到曹操的那一刻,辛毗很是歡喜,急忙表示袁譚的請和之意。
曹操大悅,但並沒有表示什麼,隻是敘了敘舊。
兩人可是老相識了。
辛毗自然是積極應對。
接待會結束,曹操命人安置好辛毗,心中便在想袁譚請和之事。
果然還是得郭嘉郭奉孝,一招以退為進輕鬆拿捏了袁氏兩兄弟。
就像是談戀愛,當你使出一係列招式猛烈進攻卻毫無效果之時,可以嘗試緩一緩,來一招欲擒故縱,或許有奇效。
這雙手送上來的大餅,豈能不接?
隻要與袁譚聯手,曹操便可率精銳雄師入冀州,拿下袁尚,從而快速占據冀州各地要塞。
屆時袁譚再想要翻臉,也無濟於事。
曹操就想要答應辛毗的建議,接受袁譚的請和。
結果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曹操仔細琢磨這事,感覺幸福來得太突然,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冀州收入囊中。
他越想越不對,忽然一轉念,不對啊,萬一辛毗說的都是假話,這是袁譚的陰謀怎麼辦?
萬一無法擊敗袁尚,大軍深陷在冀州又該如何?
南麵的荊州他很有把握,反倒是冀州方向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曹操忽然慶幸白天的時候隻是表示歡喜,並沒有立刻答應。
他得觀察辛毗幾日,看看具體情況再做判斷。
一連幾天,曹操都未曾下令大軍調轉方向,準備北上應袁譚的邀請。
這讓身在曹營心在袁的辛毗十分焦急。
他明顯感覺到了曹操這幾日的神情變化,已經完全沒有了當日聽到袁譚要請和的大悅,而是冷冷淡淡,平淡如水。
辛毗不禁懷疑,曹操另有他謀,亦或是曹操是個小氣鬼,記仇。
先前曹操任司空,曾經想要征辟他為官,但是他沒有同意,而是跟隨其兄辛評為袁紹效力。
總不至於因為這麼一件小事而耽誤了天下大事吧?
當他聽到風聲,說曹操要繼續攻打荊州,放任袁譚和袁尚相爭,辛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不完犢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