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山填穀,從字麵上看簡簡單單四個字,實際執行起來卻異常艱難。
從徐無山,經過白檀、平岡,又穿過鮮卑部落的王庭,最後到柳城,這條路已經荒廢近兩百年,不說雜草叢生,就算是曾經有岩石鋪路,也早已經風化。
能準確無誤的識彆出道路已經不容易,更彆說行軍穿越了。
山路行軍隻能靠腿,換言之,大量糧草輜重就不可能隨軍,一旦山中迷路耽擱幾日,大軍就會陷入困境,甚至餓死在山中。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不會有主帥冒險。
也正是因為如此,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如鄧艾偷渡陰平,誰能想到大山裡麵還會有一條道,還會有大軍選擇走這樣的路。
從無終到柳城,整整五百多裡地,平地步兵行軍日行百裡已是極速,山地行軍速度何止減半,日行四十幾乎是極限。
所以曹操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這一次長途跋涉,糧草輜重必須隨行,包括騎兵的戰馬。
在田疇帶路下,曹操率軍輕裝創造了其戎馬生涯中最值得紀念的軍事冒險之一,堪稱步兵和騎兵的極限。
他們攀越徐無山,經盧龍塞進入灤河上穀。
這段距離最為艱難,基本都是山路,大軍行進了足足五百多裡地。
隨後在平岡轉而東向,穿越鮮卑的牧地,再次進入東漢邊境的山脈。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軍一直急行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裡的白狼山附近,與袁尚、袁熙與蹋頓單於、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倉皇集結的數萬騎兵在此地遭遇。
白狼山之戰拉開序幕。
是遭遇戰,更是決戰。
對於曹操而言,沒有任何退路。大軍行至此地已經是東漢末年行軍上的奇跡,一旦遭遇敗仗,氣勢回落,大軍將退無可退。
對於烏桓,數萬騎兵雖是倉皇集結,但幾乎壓上了他們最強的戰力。若是此戰失利,唯有退守柳城,到時候能否順利撤退還是問題,若是被全殲主力,他們將無力守柳城。
所以這一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決定了雙方必須全力以赴,生死決戰。
曹操站在白狼山上冷靜麵對眼前的烏桓大軍。
他心裡清楚,對麵的烏桓如狼似虎,各個戰力強悍,而曹軍經過十幾天的山路和急行軍,體力已經大打折扣。
關鍵立於陣地作戰的重步兵還在後方,尚未趕到,眼前能調動的隻有騎兵大軍。
好在騎兵中,虎豹騎已經準備就緒。
很多曹軍士卒麵對眼前的數萬烏桓騎兵,心中暗暗發怵,胯下戰馬齊喑。
眾多將士建議曹操等候後方步軍到達,再與烏桓交手。
唯獨張遼勸說曹操應當趁著烏桓陣勢不整,發兵突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若是等待後軍,烏桓人馬也會集結完成,兩軍交手勝負未知。
張遼的語氣振奮又堅定。
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誌,回頭看了一眼陣形不齊的烏桓,下定決心采納張遼的建議。
他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等於將大軍當前的指揮權交給了張遼。
特彆是最為關鍵的虎豹騎,都由張遼統領。
這是張遼第四次成為大軍主帥,卻是第一次有曹操在場的情況下任主帥。
接過指揮權的張遼當即下山,直麵驍勇善戰的烏桓單於蹋頓,果斷領大軍向烏桓殺去。
徐晃、張合、鮮於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
若是張繡還在,定然也會第一個衝入戰場。
隻可惜張繡已病逝在半路。
虎豹騎英勇無比,直接殺入烏桓陣中。
烏桓大軍本就是臨時集結,見曹軍如此勇猛,一口氣沒有接上來,便心中退意。
陣形在虎豹騎的衝擊下開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