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章陵郡實際上還在劉表手中,而曹操的人馬已經到了新野,在進一步就是章陵的地界了。
章陵太守蒯越自然是受到影響最大的人。
一方麵,蒯家是荊州幾個大家族之一,身為家族掌舵人,他必須考慮家族利益,不管誰將來主持荊州,家族利益不能受損。
另一方麵,蒯越是個聰明人,他心裡清楚劉琮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兩家若是打起來,先不說蒯家站在哪一方,單單章陵郡太守之位能否保得住還另當彆論。
曹操都已經到家門口了,他任命的章陵太守也已經到跟前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曹操隻需要動一動手指,大軍南下數十裡,章陵郡便會落入曹操之手,蒯家他這個章陵太守自然得讓位。
所以,想要保住太守之位,保住家族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勸說劉琮投降,以便在曹操麵前立功。
於是,他召集了東曹掾傅巽等人,商量著如何勸說劉琮投降。
眾人雖然驚訝,但細細一分析,也就明白了蒯家的決定。
麵對年幼的劉琮,這些人擺出了一副長者姿態,語重心長地跟他說:“逆順有一定的道理,強弱有一定的形勢。以臣屬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對國家叛逆;以剛接手的荊州去抵禦朝廷大軍,必會陷入危險;依靠劉備去對抗曹操,一定失敗。這三個方麵我們都不行,拿什麼去對付曹操大軍。
而且將軍您自己考慮一下,您比得上劉備嗎?如果劉備擋不住曹操,則即使是投入荊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劉備擋得住曹操,則他就不會再居於將軍之下子。”
劉琮一聽,媽呀,說得真有道理。
明明是他劉琮跟曹操打仗,打贏了是劉備的功勞,劉備占據荊州,打輸了是曹操占據荊州,說來說去跟他劉琮沒有任何關係啊。
那投降又有何妨,不如直接一點。
劉琮聽從他們的意見,以荊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過去頒發的符節去迎接曹操。
曹軍將領看著前來投降的劉琮和荊州諸多官員,心中生疑。
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天上掉餡餅,哪有這麼好的事。
婁圭卻對曹操說:“現天下分裂,各地割據勢力都貪圖用代表王命的符節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次送來符節,必定是真心誠意。”
曹操轉念一想,也是,自己擔心的是劉備,而不是劉琮。
劉琮投降了,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劉備少了一個幫手,還會讓劉備失去荊州的支持,將來與劉備交手之時也能輕鬆一些。
於是,曹操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進軍。
駐紮在樊城的劉備不知道新野的情況,過了很久才察覺情況不對。
他派遣親信去問劉琮,劉琮命令屬官宋忠去向劉備傳達旨意。
劉備大驚失色,對宋忠說:“你們這些人真能瞞得住事,如今大禍臨頭才講出來,實在是太過分了!”
他氣憤地拔出刀指著宋忠,又說:“如今即使砍下你的頭,也不足以解我心中的憤恨,而且我也恥於身為大丈夫而臨彆時還殺你們這些人。”
宋忠得以保全性命,屁顛屁顛地跑回襄陽去了。
說實在的,劉備很少大發雷霆,這一次是真的被劉琮和荊州這些官員的做派氣瘋了。
不過回過頭來想想,劉琮的做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他劉備不是荊州的官員,也不是劉琮個人的屬官,隻是依附在荊州的另一個諸侯罷了,荊州有什麼變化自然不需要通知他。
麵對曹操大兵壓近,劉備立刻召集部屬,共商對策。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