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起兵南下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劉備與新任命的軍師諸葛亮商議應對措施,諸葛亮考慮到新野無法抵禦曹操,劉表又處於病危狀態,便建議劉備向劉表申請,屯兵駐紮在與襄陽隻有一江之隔的樊城。
劉表自然同意,也算是與襄陽隔江呼應。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劉表因病去世。
劉表在荊州近二十年,從孤身一人入荊到穩坐荊州之主,他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而後荊州一直處於平穩階段,哪怕是九通之衢,兵家必爭之地,劉表依舊能穩坐釣魚台。
由此可見,劉表治理能力出眾,籠絡人心手段高超。
劉表的去世也遺留了跟袁紹去世後一樣的問題,沒有明確接任者。
他有兩個兒子,劉琦與劉琮。
劉琦為大,劉琮為小。
按照古代的慣例,嫡長繼承製,自然是劉琦繼承荊州牧之位。
但劉表去世前卻將荊州牧之位委托給劉備。
荊州那些勢力,特彆是蔡瑁等人自然不同意。
好在劉備並沒有接納,而是表示願意輔佐兩位公子,守住荊州。
劉表的後妻蔡氏和劉表依靠的蔡氏家族領軍人物蔡瑁,以及劉表的外甥張允都喜歡劉琮,所以他們經常在劉表麵前稱讚劉琮,詆毀劉琦。
很明顯,這三個人想要讓劉表立劉琮為接班人。
劉琦十分擔憂,便用上屋抽梯的招式求助諸葛亮,從而獲得了屯兵江夏,接替黃祖的機會。
這一招雖然保住了劉琦的性命,同樣也失去了接替劉表的可能性。
遠離權力鬥爭的旋渦,同樣也是遠離權力。
當劉表病重,劉琦想要從江夏回到襄陽探視之時,蔡瑁、張允等人自然會阻止。
他們先前放過劉琦,是因為劉琦已經離開權力中心,不會參與奪嫡。
如今來襄陽,其動機自然不是探視這麼簡單。
他們把劉琦關到門外,不許他與劉表見麵,劉琦隻好流著眼淚離開。
劉表去世後,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
劉琦大怒,把印信扔到地上,準備借奔喪的名義起兵討伐劉琮。
同年九月,曹操大軍入新野,下一步就是借道樊城取襄陽。
於此同時,劉表任命的章陵郡太守蒯越站出來了。
從這裡也能看出,當時的朝廷已經形同虛設。
章陵郡是漢獻帝年初時期設置的,從南陽郡裡剝離了一部分單獨設置。
在此之前,荊州隻有七郡,從漢獻帝開始,才有荊州八郡的說法。
至於荊襄九郡的概念,大多是元曲中帶有藝術修辭的名詞,實際並沒有存在過。
扯遠了。
不管是曹操任命的,還是劉表任命的,現在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