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征辟司馬懿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司馬懿自小聰明通達,有雄才大略。
崔琰曾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機智,遇事果斷,是個傑出的人才,你比不上他。”
這原本隻是一句朋友之間的誇讚之語,十分尋常。
但這句話恰好傳到了曹操耳朵裡。
曹操轉念一想,還有這麼厲害的人物沒有招過來,那怎麼行?
他哥哥都已經在自己手底下做事了,弟弟司馬懿也必須得來。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
彼時曹操任司空,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
曹操自然不相信,來之前還好好的,怎麼可能一下子病重。
於是,他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
司馬懿十分敏銳,神機妙算,早就猜到曹操會來打探,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曹操無奈,隻好作罷。
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已經身為丞相,再次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
這一次曹操直接對使者說,司馬懿還裝病不出仕,便將他逮捕。
司馬懿隻得就職。
古代推脫不出仕的原因就兩個,一個是不屑於舉薦或者征辟之人為伍,兩人的關係不好,另外一個是待價而沽,嫌棄給了官職太小了。
曹操與司馬家的關係十分緊密,當初曹操第一份工作雒陽北部尉,就是司馬懿的爸爸司馬防介紹的。
後來司馬朗也效力曹操,曹操對司馬家應該心存感激。
顯然,司馬懿不肯出仕的唯一原因,就是曹操給的官職與比不上司馬懿的才能。
曹操本以為是又獲得了一名得力助手,卻不曾想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司馬懿的誌向遠比曹操想的還要高,關鍵他還會籠絡人心,又有狼顧之相。
曹操意識到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
他很擔心曹丕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曾告誡過曹丕,一定小心司馬懿。
不過也好在司馬懿的出仕,讓曹魏能守住蜀漢的多輪進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曹操已經五十四歲了,在東漢末年已經是知天命的年齡。
對於曹操而言,長途跋涉已經不是那麼輕鬆的事了。
但這個天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曹操出麵,比如南麵的荊州和江東。
恰在此時,南麵便傳來了劉表病重的消息,曹操開始著手出兵南下。
同樣敏銳的諸侯還有江東的孫權。
早些時間,大約在二月,孫權出兵攻打黃祖,攻克江夏。
孫權得勝之後並沒有返回吳郡,而是屠江夏之後順江而下,屯兵在柴桑。
因為孫權已經意識到,曹操遲早會南下,東吳能否守住就看荊州的表現。
若是荊州在東吳手中,自然能與曹操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