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封書信是何等的霸氣!根本不是一個諸侯與另一個諸侯之間的對話,而是一名統治者對一名叛逆者的討伐。
曹操手握八十萬大軍,就算你孫權壓上江東全部的力量,也不是他曹操的敵手。
如今天下十三州,唯獨揚州之地尚未歸順朝廷,他曹操隻需要大手一揮,百萬雄師即可踏平江東之地,而你孫權毫無還手之力。
輕如鴻毛的書信送到孫權手中,卻在江東六郡八十一縣中砸出了一個巨大的坑,掀起了超過十米高的巨浪。
孫權帳下第一文臣,長史張昭等人當即表態:準備投降。
理由分析很透徹:
第一,曹操乃豺狼虎豹,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征討四方,孫權領軍抵抗名不正言不順,是與朝廷作對;
第二,江東能用來抵抗曹操的隻有長江天險,現在曹操已經占據了荊州之地,長江天險已經不複存在,優勢蕩然無存;
第三,曹操的人馬太多啦,動不動就幾十萬,加上荊州的水軍三十萬,怎麼看都不是江東數萬人馬能抵擋的。
綜合上述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張昭說的很委婉,並不是投降曹操,而是投降朝廷。
他們在座的所有人,哪個不是朝廷命官。
本就是朝廷的人,隻不過看不慣那些諸侯動亂天下,這才起兵平亂。
如今朝廷既然征召,自然可以投降以示忠誠。
帳下眾多謀士紛紛響應張昭的主張,唯獨魯肅一言不發。
孫權一時間無法做決定,從內心深處來說,整個江東可是他父親孫堅、他哥哥孫策和他自己千辛萬苦打下的基業,怎麼能輕易拱手讓給他人。
心煩意亂的孫權獨自走出營帳,想要透一口氣。
這時魯肅追了上來。
孫權似乎看到了希望,握著魯肅的手詢問他的意見。
魯肅直截了當地跟孫權說,那些勸你投降的人不是笨蛋就是壞蛋。
隻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罷了。
他們都可以投降,簡簡單單朝著北麵磕個頭就行,將來還是能出來做官,甚至還能因為勸降有功而升職。
但是你孫權不行,江東之地是孫氏家族兩代人打下來的基業,交給曹操之後,孫權還剩下什麼?
不用看前人,看現在的劉琮就知道了。
麵上是荊州刺史,實際什麼權力都沒有,甚至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他們是想把你孫權推到風口浪尖上去,並不是真的幫你謀劃。
魯肅又說起自己的事。
他說他跟其他人一樣,投降無非就是換一個主子伺候,不會有任何改變。高興了出來做官,不高興就在家待著。
孫權恍然大悟。
他不敢在帳內發火,一方麵是因為沒有人支持他的決定,另一方麵是深受士族豪門的牽製。
先前聊曹操入主兗州之時,不得不給兗州的門閥士族成員安排官職,因為他們綁架了曹操的地位和未來。
這方麵感受最深的第一人是荊州劉表,第二人便是江東孫權。
沒有這些江東的門閥士族支持,僅僅憑借孫權自身的力量,彆說平定郡縣了,就是要保全自身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