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戰後,荊州的爭奪再次進入白熱化狀態。
曹操想要留住荊州的掌控權,自然安排多路人馬把守關鍵位置,包括南郡重城江陵,荊州治所襄陽,漢江關口樊城,以及連通江陵和襄陽的重要縣城當陽。
至於周瑜和劉備兩路人馬,既然赤壁之戰已經結束,孫劉聯軍已經取勝,接下來便是要瓜分戰利品。
那些糧草輜重,兵力戰馬,基本上遵循誰先拿到就是誰的,另一個勢力也不會過多追究。
畢竟這些東西多少都會有一些差距。
但關於地盤的勢力歸屬,不管是劉備還是孫權,都不會讓一分一毫。
特彆是荊州之地。
三方勢力對於荊州一直都是垂涎欲滴,如今都有機會占據荊州,自然要使出全力爭奪。
爭奪的第一站便是南郡江陵城。
曹操留曹仁和徐晃駐守江陵。
十二月底,周瑜與劉備聯軍水陸並進,追擊至南郡,與留守江陵的曹仁形成隔江對峙之勢。
周瑜和程昱等人深知江陵城池堅固,城中補給眾多,守將又是曹操得力戰將曹仁與徐晃,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故而沒有著急進攻。
曹仁和徐晃對江陵認知也和周瑜、程普等人相同,故而雙方均已堅守為起手招式。
唯獨劉備方並未選擇停留,劉備將張飛一千士卒調撥給周瑜指揮,同時又向周瑜借得兩千兵馬,準備親率大軍,繞道江陵背後,想要切斷江陵與當陽之間的聯係。
先看一下江陵的周邊地形。
江陵北麵約兩百裡地處便是曾經劉備落難的當陽,東麵有兩條關鍵水道,分彆為夏水和漢水,夏水往南經華容道再往北流入漢水,漢水整體城西北方向流向東南方向。
劉備想要切斷江陵與外界的聯係,首要切斷的便是當陽的滿寵和襄陽的樂進二人的支援路線。
當陽之地,劉備親率大軍從夏水而上。
襄陽一路,他命關羽與吳將蘇飛等人進駐漢水。
如此一來,便可徹底切斷江陵南麵和東麵水路的援助,對曹仁形成合圍之勢。
劉備積極部署的期間,周瑜也沒有閒著。
甘寧提出建議,江陵上遊的夷陵乃關鍵之地,是江陵的右翼,可率軍占據,如此便能把控江水上遊,又能對曹仁的右翼造成威脅,以便東西夾擊曹仁,迫使其北撤。
他剛剛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立下了戰功。
而且甘寧曾在劉表統治下的荊州效力了十餘年,深知夷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周瑜采納了甘寧的建議,給了甘寧數百人逆流而上,準備奇襲夷陵。
曹操離去之時並沒有在夷陵安排重兵把守,甘寧突然殺到,夷陵城很快就落入了甘寧之手。
得知消息的曹仁不得不率領五千人馬出擊,準備奪回夷陵。
此時甘寧手中隻有三百親信,加上夷陵城中原先剩餘的七百人馬,共計千人。
曹仁頗有信心,將夷陵城團團包圍,並在周邊設下馬絆,想要阻攔夷陵城中的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