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的拉鋸戰還在繼續。
江陵就像是荊州在長江水道上的一座橋頭堡,誰掌控江陵,誰就能掌控長江水道。
經過樂進、李通、滿寵、文聘等人的支援,江陵城暫時保持了穩定。
周瑜和劉備的聯軍一時半刻想要拿下江陵,幾乎不可能。
劉備知道就算拿下了江陵城,自己也沒有份,便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準備先行南下奪取荊南四郡,以便有個安身之所。
想要取荊南四郡就必須有一個名頭,否則南下會遇到各種阻力。
劉備立刻上表朝廷,舉薦劉琦為荊州刺史。
如此一來,他劉備是劉琦的叔父,替侄子南下收取荊州也就名正言順。
但這個舉動是典型的與朝廷對著乾。
就在前幾個月,曹操上表朝廷命劉琮為荊州刺史,朝廷自然是同意並授予印綬。
劉備如此明目張膽地表奏劉琦,顯然是要對荊州圖謀不軌。
也不管曹操同不同意,劉備拉起替荊州刺史收複荊南四郡的旗子,派趙雲等戰將南下。
得知消息的曹操儘管十分憤怒,卻隻能一笑而過。
因為眾人都對劉備的動機心知肚明,就算不同意,劉備依舊會南下。
而如今的荊南四郡,他曹操鞭長莫及。
能守住江陵城,或許未來還可能有希望繼續南下。
若是江陵城丟失,不知道需要幾年才能再取荊州了。
劉備南下,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望風歸降。
劉備隨即提拔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負責督管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統籌當地賦稅征收以充實軍糧。
劉表的舊部與將士紛紛前來投靠,廬江郡的雷緒在被曹操擊敗後,也率領數萬部曲逃往荊州歸附劉備。
五虎上將之一的裨將軍黃忠跟隨韓玄投降劉備。
好在劉備選擇了退出江陵城爭奪,否則此時此刻,劉備大軍沒有落腳地不說,還與周瑜等人耗在江陵城前。
視野回到江陵城。
曹仁選擇堅守的政策,想要依靠江陵城的堅固來抵擋周瑜大軍。
周瑜也不願意放棄。
兩軍就這樣在江陵城僵持。
雙方心裡都清楚,江陵城非搶不可。
周瑜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況且這一次必須趁著曹操失利的情況儘可能地給江東謀取地盤,否則赤壁之戰便是無用功。
雖然他身後有江東六郡的支持,但糧草輜重終究抵不過曹操北方的勢力,比拚時間他是比不過曹仁的。
何況劉備大軍已經放棄了江陵,他想要江陵城就必須速戰速決。
曹仁麵對周瑜大軍的對峙,心中也十分鬱悶。
江陵城的物資畢竟有限,而且此時的合肥地塊正在經曆孫權的進攻,從上一次曹操的援軍來看,人馬不會很多,這便意味著守住江陵城得靠他自己。
時間拖得越久,江陵城守備越弱,所以曹仁也想著能速戰速決。
恰在此時,周瑜來到城前叫陣。
曹仁一出麵,周瑜便提出約定日期一決高下,免得曠日持久、耗費物資。
這句話正中曹仁下懷。
但江陵城中很多將士擔心這是周瑜的計謀,勸曹仁務必小心,不可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