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底,承受赤壁之敗的曹操回到了北方。
數十萬大軍的喪失對於一個蓬勃壯大的北魏勢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並沒有動搖北魏的根基,隻是延緩了北魏南下的腳步。
曹操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向來就是一句話,勝敗乃兵家常事。
五十四歲的曹操,放在古代已經不算年輕,正好額趁這一次機會好好休息休息,養養身體,畢竟頭疼的毛病是越來越嚴重。
他邀請回家休養的華佗前來治病,可華佗不願,曹操便要對華佗動手,連荀彧求情都沒有用。
興許害華佗的並不是他的謊言而是赤壁的失利。
華佗遺憾的是曆經了數十年的醫書《青囊書》沒有辦法流傳下去,而曹操唯一的遺憾是郭嘉郭奉孝。
曹操時常會想,若是奉孝在的話,赤壁就不會敗了。
本以為是平靜的修養,誰想老天還是給曹操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曹操回到北方後沒多久,曹衝病重。
曹操傾儘所有來救治曹衝,可惜依舊沒能挽回。
曹衝去世之後,曹操悲痛不已,麵對曹丕等人的安慰,直接放言,這是他曹操的不幸,卻是你等曹氏之子的幸運!
所有人都知道,眾多兒子中,曹操最喜愛曹衝,一直都是朝著繼承人的方向培養。
曹衝也是曹操眾多子嗣當中最為聰慧的兒子。
曹衝十三歲前已展現卓越智慧,最為出名的便是稱象、救庫吏等,也是後世流傳的典故。
曹操多次公開表示"有欲傳後意"。??
為了扶持曹衝,曹操還曾命司馬懿教導曹衝,為其組建政治班底。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謀劃了許久,卻被突如其來的病危打斷。
建安十三年年底,曹衝因病去世,曹操悲痛不已。
從權力交接的角度來說,在曆來都是嫡長繼承製的古代,曹丕的接棒可能性遠比曹衝高。
但皇宮貴族當中,任何子嗣都有可能成為繼承者,每個兒子都是強有力的競爭者。
所以對曹丕而言,曹操對曹衝喜歡便是對他的壓力。
身為長子的他自然不允許有這樣的情況存在,總是會想一些法子,來剔除權力路上的絆腳石。
正是應了那句話,皇宮貴族哪有兄弟情。
之後的兩個月裡,曹操的情緒都不高。
直到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從失去曹衝的悲傷中走出來的曹操,再次將目光放在南方。
儘管他已經五十五歲,但依舊沒有放棄親自率軍出征的想法。
同月,曹操回到家鄉譙,建造輕舟,治理水軍,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南下統一全國。
曆時四個月,同年七月,曹操征討孫權。
這一次曹操換了一條路,一方麵是江陵城戰事吃緊,曹操就算從荊州南下,依舊會遇上周瑜的主力部隊。
另一方麵,曹操想要從背後牽製周瑜,也是對江陵城的援助,從豫州過合肥南下是比較好的選擇。
而且這條路孫權剛剛失利,曹軍將士的士氣較高,正好可以好好運用。
故而曹操兵出沛國,過九江郡,反攻廬江郡。
大軍從渦水出發,經過淮水,出肥水,駐紮合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