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親率大軍十萬西征,與馬超等人在潼關對峙。
潼關在華陰以東,是長安的東大門,關中與關外的分界線,黃河在此地拐彎。
想要入關中取長安,最常規的路線便是從雒陽走崤道,過潼關而後經華陰、渭南等地入關中平原,再取長安。
所有諸侯都明白潼關的重要性,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把重兵放在潼關,以鎮守要道抵擋敵軍。
曹操來之前,鐘繇、夏侯淵、徐晃等人已經在潼關與西涼大軍對峙數月。
曹操深知如此下去不是辦法,便問計於眾人。
徐晃說:“丞相都帶兵來了,但是鎮守潼關的西涼大軍卻不分兵守衛蒲阪,可知他們缺乏謀略。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阪津,作為大軍的先導,截斷敵人的後路,就可擒住他們了。”
曹操順著徐晃的建議將目光順著黃河上移,果然在距離潼關大約七十裡,黃河上遊的渡口蒲阪津看到了西涼大軍的薄弱點。
潼關地勢險要,關西聯軍憑借天險據守,大軍正麵強攻必然損失慘重。
關西聯軍雖人數眾多,各部協調卻十分鬆散。
馬超雖為主導卻難以完全掌控全局,導致大軍調度很是困難。
如今西涼大軍既然沒有派重兵把守蒲阪津,蒲阪津又遠離潼關戰局,便是西涼防禦的薄弱環節,此處渡河可繞至聯軍側後,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曹操果斷采納了徐晃的建議,暗中命徐晃和朱靈率驍騎四千餘人乘夜從蒲阪津渡過黃河。
可惜這個計劃很快就被馬超發現,馬超命梁興帶著五千人馬前來阻擊。
徐晃大軍的陣地尚未建成,便遇見梁興夜間率步騎五千餘人來攻。
二人一合計,來了一招左右夾擊,很快就在陣地南麵將梁興擊退。
梁興見打不過徐晃和朱靈,隻好領軍撤離。
徐晃的陣地也隨即建成,徹底掌控了蒲阪津,兵鋒直接威脅馬超的側翼。
曹操下一步計劃便是全軍北上,在潼關門口留下一個空營迷惑馬超,然後大軍渡過黃河到北岸,再從從蒲阪津渡河進擊。
這個計劃最關鍵的地方就是不能讓西涼大軍有所察覺,否則便會調轉大軍方向予以阻擊。
結果怕什麼就來什麼。
正當曹操命曹仁等人帶人馬先行渡河前往黃河北岸,他自己與許褚等百餘人留在大營之時,馬超突然率領一萬人馬殺到。
不知道是馬超察覺到了問題,還是湊巧出兵,反正這路萬人大軍就已經出現在曹操跟前。
麵對馬超的萬人大軍,曹操絲毫不懼,鎮定自若。
哪怕是西涼的萬箭齊發,他依舊坐在胡床上不起身,而曹操身邊的百餘人卻不知所為。
許褚忙跟曹操說,馬超這家夥來了太多人了,一時擋不住,現在大部隊已經渡過了黃河,丞相也該走了。
於是,就和張合等將領扶著曹操上船。
可馬超的人馬太多了,對著百餘人步步緊逼。
很快百餘人傷亡慘重,剩餘的人馬見形勢不妙,立刻爭著上船。
這是對求生的一種本能。
但船隻不大,根本載不了那麼多人。
許褚見狀,立刻斬殺攀船者,左手舉著馬鞍來為曹操擋箭,右手推著船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