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如果沒有許褚,曹操就危險了。
曹操帳下校尉丁斐見事態緊急,在岸上放出了大量牛馬。
馬超的士兵顧不得乘勝追擊,跑去抓奔跑牛馬。
馬超控製不住,大軍陣式散亂,無法聚集。
曹操因此才得以成功渡河。
當時在北岸的曹操部下見南岸混亂不堪,又不知道曹操在哪,都非常的惶恐害怕。
到後來見到曹操,心情有的悲傷有的驚喜,還有的都嚇哭了。
曹操卻大笑說:"今天差點被小賊的困住了!"
足見曹操的豪放與樂觀。
潼關這一戰儘管曹操失利,但損失的人馬並不多,而且大軍一旦渡到黃河北岸,便可北上,而後順勢從蒲阪津再渡過黃河進入左馮翊境內。
馬超等西涼大軍再守潼關已經毫無意義,曹操隨時都可以越過潼關入關中。
於是,馬超決定放棄潼關,退守渭口一帶防守,也就是如今的華陰地區,華山腳下。
後來還有人問曹操,說既然要從蒲板津渡河,為何不一開始就發兵到此地,而是要支援潼關的大軍。
曹操笑著說,如果大軍直接到蒲板津,西涼那麼多人馬,定然會分兵據守。若是支援到潼關,馬超等西涼大軍會認為其他地方不會進攻,便可讓他們放鬆警惕,那樣才能順利偷襲蒲板津。
曹操進軍河西後,“連車樹柵”為甬道,沿河西進,一路上多設疑兵,乘敵懈憊之時,偷偷用船渡精銳入渭搭設浮橋,連夜率兵過河。
馬超軍乘夜劫營,曹操立刻察覺馬超用意,以伏兵擊敗馬超。
馬超不得不再退,一路退到了渭南。
從這一次交手便能看出,曹操的用兵水平遠比馬超高。
“連車樹柵”構建甬道並多設疑兵,是典型的心理戰與後勤保障相結合的策略。
曹操深知,關西聯軍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強但後勤脆弱,而曹軍遠道而來,需穩定推進以保障糧草運輸。
甬道的修建既為大軍提供了安全的補給通道,又向敵軍釋放“穩紮穩打”的信號,加劇聯軍的焦慮感。
多設疑兵則進一步迷惑對手,使其無法判斷曹軍真實意圖,為後續偷渡渭河爭取時間。
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段,有效遲滯了聯軍的反擊節奏,為己方部署爭取了關鍵窗口期。
曹操這是把馬超的性格精準拿捏。
馬超退守渭南之後,曹操便率軍繼續推進,在渭南安營與馬超等軍對峙。
麵對曹操的步步緊逼,馬超忽然意識到他不是曹操的隨後,請割讓關中西麵的地盤求和。
曹操不許。
惱怒的馬超率軍來戰,曹操又堅守不出,隻是不斷從後方增加人馬。
馬超和韓遂等人想要與曹操速戰速決,畢竟長期拖下去根本無法與曹操相比。
曹操卻已經吃準了西涼大軍,不管馬超和韓遂等人如何營前叫陣,就是堅守不出。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