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天氣入冬。
曹操從正月開始至今已經準備了九月有餘,征討孫權可以實施。
大軍出發前,董昭突然對曹操說,丞相啊,你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要不是有你在,大漢天下早就亂了,百姓也沒地方去。
既然你的功勞這麼大,怎麼能一直以臣的身份居於天地之間呢?
懂你的人,知道你是以慚愧為恥,樂於保持名節。
不懂你的人,都因為你臣子的身份懷疑你圖謀不軌。
董昭此言一出,曹操倒是有些驚訝。
一般來說,這種勸進位的話基本上都是出自嘴替之口,因為本人無法說出口,與禮法違背。
董昭能當著曹操的麵直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已經猜到了曹操的心思,還是從蛛絲馬跡中看到了曹操的內心,不得而知。
儘管曹操有些驚訝,但董昭這話確實說到曹操心坎裡。
曹操微微一笑,沒有反對,隻是不言語。
董昭瞬間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從曹操府邸出來的董昭並沒有回家,而是召集了很多列侯和將領,與他們商議請曹操進爵國公,受九錫、備物,以彰其功。
很多列侯和將軍都同意董昭的建議,紛紛表示願意與董昭一道勸曹操進位。
畢竟這些人都是在曹操帳下做事,隻有曹操進位了,他們的官職才會更進一步。
但董昭心裡清楚,想要讓曹操進位,必須得到一個人的支持。
這個人並不是漢獻帝劉協,而是尚書令荀彧。
因為荀彧掌控著禮法,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曹操進位所需的各類東西和程序都得通過這位尚書令批示。
於是,董昭寫信給荀彧說:“昔日周公、呂望處於姬氏強盛之時,憑借文王、武王的基業,輔佐年幼的成王,像他們這樣的功勳,猶然受封上爵,賜土封國。周朝末年的田單,驅率強大的齊國士眾,對弱小的燕國展開報複,收複七十座城池,迎回齊襄王;襄王重賞田單,使他東有封地夜邑的賦稅,西有淄水上遊觀之樂。過去記錄功勞,都有這麼重的封賞。如今曹公在海內傾覆、宗廟焚滅之際,親著甲胄,周旋征伐,櫛風沐雨,將近三十年,鏟除逆賊,為百姓除害,使漢室複存、奉祀製度重建。拿他對比過去的幾位,就如同泰山與小山丘,兩者能同日而論嗎?如今曹公隻與諸將功臣一樣,隻有一個縣的食邑,這豈是天下所望呢?”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串,從周公、呂望說到田單,其實就是給荀彧準備了充分的理由。
原本董昭想著荀彧沒有理由拒絕。
但荀彧認為:“曹公原來是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發起義兵的,懷有忠貞的誠心,嚴守退讓的實意。君子以德愛人,不應當這樣。”
說大白話就是,曹操這樣做本就是忠心的體現,如果進位反而印證了那些說曹操是漢賊的流言。
所以他不同意。
這個回複讓董昭有些意外,更讓曹操很不高興。
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來,曹操的內心確實有這方麵的想法。
前麵聊過,曹操已經有了“三不朝”的特權,若是這一次進位,那就獲得了“加九錫”特權,那就是典型的篡位套餐,很難不讓人猜想曹操的真實內容不是忠臣而是漢賊。
特彆是在這個討伐孫權的節骨眼上,萬一那些蠢蠢欲動的叛逆之人伺機在曹操後方作亂,曹操如何能專心對付孫權。
其實荀彧除了考慮自身的理念外,確實考慮了這一次大軍的出征。
隻可惜曹操並沒有理解荀彧。
他趁著這次東征孫權時,上表請求獻帝派荀彧到譙縣來慰勞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