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到譙縣之後,曹操就借機留下他,讓他以侍中、光祿大夫的身份,持符節,參預丞相府的軍事。
這個舉動名義上荀彧還是朝廷的尚書令,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曹操府臣。
荀彧敏銳地察覺到曹操的內心並沒有消停。
曹操領軍向濡須進發,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亡,時年五十歲。
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後漢書》還有另一種記載,說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忽然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因此服毒自儘。
荀彧品德高尚,行為端正,而且有智謀,喜歡推薦賢能的士人,因此,當時人對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獻帝深感痛惜,祭祀之日廢燕樂,諡曰敬侯。
以荀彧的智謀,應該明白,這天下三分之二已經落入曹操之手,漢獻帝在曹操的勢力範圍之內隻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
都說用權力和金錢是很難考驗人的,畢竟很少人能抵擋住這兩樣的誘惑。
如曹操這般主政者,哪有不垂涎皇位的?
就算曹操對皇位沒有想法,他的部下也會推著曹操上位。
荀彧不可能寄希望於曹操的忠心,更不可能寄希望於曹操帳下那些謀士將士的冷靜。
所以,大概率荀彧知道,曹操進位國公已經是不可阻擋之事。
他處理好了曹操的後方事務,安排好糧草軍械,布置好各人員的官職,依然走上堅持他理念的道路。
漢獻帝徹底失去了一位能夠堅持理念的大臣,能夠左右曹操決定的大臣。
荀彧的存在或許不是漢獻帝唯一的希望,但卻是能照亮漢獻帝黑暗迷茫道路的明燈。
他在,或許大漢還有可能。
他不在,沒人能阻擋曹操的腳步,大漢最後一絲希望也沉落到曆史的長河當中。
同樣悲痛的還有曹操。
很多人都說荀彧的阻攔讓曹操很是惱火,曹操應該痛恨荀彧。
其實不然。
荀彧對曹氏的貢獻自不必多說。
他對於曹操而言就如同是曹操的初衷,那一份初入朝廷,立誌要整頓朝綱,還天下太平的初衷。
那是曹操最後一絲理性。
每當曹操被勝利衝昏頭腦,被形勢迷失了眼睛,甚至連身邊的謀臣都未能看清局麵,荀彧常常會站出來,冷靜地告訴曹操未來發展。
如果說郭嘉是曹操前進的依靠,那荀彧就是曹操後方的理直氣壯。
荀彧的逝去,消散了曹操的束縛,也泯滅了曹操的忠心。
曹操後方繁雜的政務也在荀彧離去的那一刻陷入短暫的困境。
硬說是曹操下令毒死荀彧的,這並不合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