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著大軍水路南下,號稱步騎四十萬。
大軍出巢湖,兵至濡須口。
濡須口分為上水口和下水口,上水口便是巢湖入口,下水口乃長江入口。
呂蒙修建的北岸濡須塢便在兩口之間,靠近上水口處。
在濡須水從上水口南下途徑七寶山處設置一關隘,名為西關,在途徑濡須山處臨河設關,名為東關。
在這兩山夾一河、東西兩關之間建設多處塢堡,作屯兵之用。
曹操見到濡須口有吳軍把守,不免大吃一驚。
如此險峻的地方,突然冒出來一個關隘,還是重兵把守的塢堡,這讓曹軍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曹操的領軍能力出眾,麵對突如其來的情況,絲毫沒有驚慌。
他領著眾多將領親自到前線打探敵情。
這一年,曹操五十九歲。
他依舊親自乘舟駕帆,查看眼前雄壯的濡須塢。
“這是何人的計策?!”曹操不免驚歎,“在如此險要之處提前設立營寨,此人果然不同凡響。”
眾人也無不歎服。
回到營寨的曹操不得不下令強攻眼前的濡須塢。
因為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一方麵大量的水軍必須從巢湖出濡須口入長江,另一方麵步騎兵若是繞道,必須經過舒城、臨湖、襄安等地,不僅路途遙遠,補給困難,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攻城拔寨。
所以從當前的角度來看,直擊濡須塢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是為何呂蒙會在此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僅僅是為了修建一個軍事堡壘。
曹操沒有用花裡胡哨的計策,而是兵分三路,直接下令強攻。
因為他看出了眼前的塢堡並不完善,加上前些日子合肥的斥候來報,並沒有在濡須水發現此關。
換言之,此塢堡剛剛修建不久,定然存在運作不暢,人員不足的情況。
所以曹操選擇強攻。
一路從濡須水東岸,沿著濡須山腳南下,一路從濡須水西岸,沿著七寶山腳南下,一路水軍從濡須水正麵對抗。
三路大軍,四十萬人,強行攻打濡須塢。
此時駐守在濡須口西關的都督是公孫陽。
他見曹操如此大陣仗,一時間有些慌了神。
好在身邊的將士提醒,說就算曹操有四十萬大軍,濡須塢不過四裡寬,根本無法徹底展開。
公孫陽這才反應過來,親自督導大軍對抗曹操。
正如曹操所料,塢堡中不過三千人馬,防禦體係也隻是初步階段,尚無法發揮最大效果。
曹操大軍幾乎要得手。
戰況很快就傳到了屯兵於岑的周泰耳朵裡,周泰當即率領數千人馬馳援濡須口。
有了周泰的支援,公孫陽立刻強硬起來,擊退了數波曹操大軍進攻。
曹操無奈,隻好先行後撤數裡,在濡須口西麵安營紮寨。
孫權得知消息,立刻命甘寧領兵三千為前部督,自率七萬主力進駐濡須。
兩軍在濡須口對峙。
消息送到劉備處,忙著奪取益州的劉備意識到這是個機會,派遣關羽攻打青泥,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是聯盟,應當策應孫權。
青泥是漢水邊的一條小河,位於江夏郡竟陵城東南處。
這塊地方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鎮守武將乃大將文聘。
此處看似是荊州江夏郡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對於鎮守南郡的關羽來說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