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記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月,曹操無功而返。
雖然不知道對於這個無功二字,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但從實際的結果來看,並非如此。
先前說過,曹操這次南下的目的尚不清楚,領多少人馬,目標是哪個城池都不清楚。
甚至可以說,曹操南下是不是為了攻打孫權都是一個問號。
但在曹操後續的處理上能看到蛛絲馬跡。
十月,曹操在離開合肥時,帶走了大批部隊,隻給駐守合肥的張遼與樂進、李典等將領留下七千餘人。
要知道,合肥是直接麵對孫權大軍的核心城池,合肥一失,九江和豫州腹地便會直接暴露在吳軍兵鋒之下。
幾乎每次出動,孫權動不動就會領十萬人馬攻打合肥。
七千人要應對十萬人,任何一個主帥都不會冒這個風險。
尤其是合肥這種至關重要的城池。
除非不得不這麼做。
那是什麼讓曹操不得不這麼做呢?
目光投到西涼地區。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命重要討伐漢中張魯,又遣夏侯淵等領兵出河東與鐘繇會師。
但鐘繇行至半路就被馬超、韓遂等西涼十萬大軍攔在了潼關,導致曹操進攻漢中的計劃泡湯。
之後,雖然曹操親率大軍擊敗了馬超,拿下了關中地區和涼州。
然而馬超並沒有投降或者遠離,而是投靠了漢中的張魯,時不時對涼州地區進行騷擾,令曹操十分頭疼。
曹操想要拿下漢中是想要借道入西川。
如今劉備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指引下,順勢進入西川地區,並趁機發難,對劉璋動手。
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劉備已經攻克雒城,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都。
劉備派建寧督郵李恢說降馬超,馬超來到成都,劉備命他率軍屯城北。
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劉璋出城投降。
益州落入劉備之手。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此刻的漢中隻有張魯,馬超已經遠離,實力薄弱。
而劉備剛拿下益州,對周邊布局尚未熟悉,鎮守力量也不穩定,無法分兵來取漢中。
曹操必須趁此機會,火速出擊,拿下漢中,以便將通往西川的關鍵之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把握將來的主動權。
等劉備勢力穩定了,定然也會對漢中下手。
若是漢中落入劉備之手,關中地區的西南大門就向劉備敞開,主動權就交到了劉備手中,這是萬萬不能的。
故而曹操在剛出夏天,入秋之際,七月,南下江南。
這次南下並不是去討伐孫權,也不是去挽救皖城,而是另有兩個目的,一是阻止孫權繼續進軍的可能,二是去親自調集人馬,準備西取漢中。
得知曹操南下的孫權立刻任命呂蒙為廬江郡太守,回兵駐守尋陽今湖北黃梅縣。
曹操則在合肥城中集中了大量優勢兵力,隻留給張遼等人七千人馬,返回鄴城。
顯然,這兩個目的,曹操都達成了。
並非史料記載的那樣,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