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三月,曹操成功擊退了孫權。
孫權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連曹操都沒有料到的決定。
他派都尉徐詳前往曹營請降。
驚訝之餘,曹操思索了片刻,便大致明白了孫權的意思。
他捋了捋須髯,帶著一臉的嚴肅接見了使者徐詳。
徐詳倒是鎮定,麵無懼色,泰然自若地給曹操行君臣之禮,算是給足了曹操麵子。
曹操心裡算是對眼前這個江東的使者有了敬佩之意。
他對徐詳說:“孤比老,願越橫江之津,與孫將軍遊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誌足矣。”
橫江之津位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東南,是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與當塗縣采石磯隔江相望,形成“兩山橫夾大江”的險要地勢。
孫權的哥哥孫策就曾經在此地屯兵,是江東軍事防禦體係的關鍵節點。
長洲在姑蘇南大湖北岸,闔閭所遊獵處也。
曹操說他要越過橫江,也就是說,他要擊穿當前江東的防禦體係,順江而下兵臨吳郡,再與孫權在姑蘇之地遊玩,在長洲狩獵。
至於獵誰,雖然言語中並沒有表明,但徐詳自然聽得出來。
當前的形勢孫權處於弱勢,自然是被獵者。
曹操以坦然的姿態放出豪言壯誌,言語之中還帶著調戲孫權的味道,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就是想要壓製徐詳的骨氣,占得談判的先機。
若是按照常規的談判方式,此時應該據理力爭,講事實列數據,說江東還有多少多少帶甲之士,多少多少能征善戰的將軍,多少多少智謀之士,還有數不儘的糧草,足以抵抗曹操數年。
再結合當前的形勢,指明曹操還有其他的隱患,敵人不止一個,比方說西邊的劉備等等,深陷江東泥潭不符合曹操當前的利益。
以此來勸說曹操接受議和的方案,退兵返回,完成出使的使命。
但徐詳並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順著曹操的話說:“大王欲奉至順以合諸侯,若越橫江而遊姑蘇,是踵亡秦而躡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
啥意思?
大王自然指的是曹操。
奉至順,指秉持順應天命、合乎道義的核心原則,古代諸侯爭霸常以“順天應人”為旗號,彰顯合法性。
合諸侯,麵上是聯合各地諸侯勢力,實際就是指曹操要平定天下。
徐詳開篇道出曹操的誌向,似乎在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心態。
坦白來說,就是我懂你的,知道你的目標是要橫掃寰宇,穩定八荒。
接下我說的話,你也得聽聽。
徐詳又說,如果你曹操按照剛才的話,跨過橫江而遊玩姑蘇,那跟亡秦和夫差這兩件事沒什麼兩樣了,曹操你原本心中的目標就沒法實現了呀!
亡秦和夫差是兩個耳熟能詳的典故。
秦朝統一後,因暴政濫用民力、忽視民生,最終引發陳勝吳廣起義,王朝迅速覆滅。
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夫差,曾以姑蘇為都城,大興土木修建姑蘇台,沉迷遊獵享樂,忽視對越國的防備,最終被越王勾踐擊敗,吳國滅亡。
徐詳用這兩件事來告誡曹操,你那話開玩笑說說也就罷了,真的動起來就是愚蠢。
曹操聽了,哈哈大笑,回了一句:"徐生得無逆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