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地區的保衛戰還在繼續。
關羽擒於禁斬龐德,而後乘勢回轉大軍,將樊城圍住。
此時此刻的樊城隻有數千守軍,城池已經被水淹沒,水麵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隻能率軍死守。
另一座重要的城池襄陽也在關羽的包圍當中。
可以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曹魏對襄樊地區的掌控正在逐漸消散。
曹魏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
梁郟、陸渾等地的百姓或基於苦役,或遙受關羽的呼應,紛紛殺官起兵反曹,響應關羽。
一時間,關羽名聲大噪,威震華夏。
正在長安坐鎮的曹操有些坐不住了。
他很敬佩關羽,曾經也希望能將關羽納入麾下。
但如今關羽追隨劉備統攬荊州,兵鋒已威脅到了漢獻帝所在許縣。
曹操不得不早做打算,否則一旦襄樊地區失利,宛城就難以堅守,到時候連許縣都會陷入危機。
他思緒良久,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準備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或許曹操這個決定並沒有錯。
漢中之戰剛剛失利,劉備大軍氣勢正盛,荊州的關羽又大軍壓近,蜀漢的強勢發展到了頂峰。
若是此時與蜀漢硬剛,萬一江東的孫權暗中再出兵,曹魏勢力兩頭承壓,雙線作戰,那就不好應付了。
所以曹操儘管不願意交出一城一池,但心中卻已經做好了襄樊地區失守的準備。
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得知消息,急忙勸阻說:“於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把這件事告知孫權,使他牽製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曹操微微一驚。
司馬懿此人智謀超群,慧眼識人。
前些時間他剛剛轉任軍司馬的時候,就建議屯田解決糧食問題。
後來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可惜曹操未予重視,結果關羽一強勢,二人就投降了。
如今司馬懿再次站出來給曹操出謀劃策,曹操自然好好思忖。
遷都自然不是最好的決策,隻是無奈之舉,能保障手中的底牌不被關羽掀走。
若是正如司馬懿所言,孫劉兩家並非實質性合作,孫權對於荊州極其渴望。
或許能利用這一點給關羽背後製造一些麻煩,襄樊地區的形勢就能改變。
就算這一計謀不成,曹操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遷都並兩線作戰。
所以,曹操果斷采納了兩人的建議,派使者出使孫權,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
如此關鍵的時刻,按照常理,曹操會選擇親自率領大軍支援,就如同當初得知漢中困境,曹操親臨陽平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