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場場勝仗打響,趙翊與他帶來的民眾在李嶽軍中站穩腳跟,聲名漸起。
然而,樹大招風,他們的出色表現引來了一些舊官僚將領的嫉妒與排擠。
軍帳內,一場關於下一階段戰略部署的會議正激烈進行。
李嶽目光堅定,指向沙盤上一處關鍵據點:“此地為咽喉要道,若能拿下,可切斷敵軍南北聯係,扭轉戰局。
但守敵凶悍,強攻必傷亡慘重,諸位有何良策?”眾人或低頭沉思,或交頭接耳,一時無人應答。
趙翊思索片刻,起身拱手:“將軍,依我之見,可佯裝主力強攻正麵,吸引敵軍主力。
另派精銳輕騎,繞道後山,尋其防守薄弱處突襲。
敵軍首尾難顧,必亂陣腳。
這輕騎人數不需多,重在速戰速決,關鍵在於時機把握,需與正麵強攻配合得天衣無縫。”
趙翊言語間條理清晰,現代戰術的靈動與這段時日對宋軍實戰的了解完美融合。
李嶽眼中閃過讚賞,剛要點頭,一位老將卻冷哼一聲:“哼,紙上談兵!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你這繞後突襲風險太大,萬一被敵軍識破,兩路皆潰。
我看還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靠兵力壓製才是正道。”
此言一出,附和聲四起,多是那些因循守舊、忌憚革新的軍官。
趙翊心中憤懣,卻仍沉穩回應:“前輩,如今戰機稍縱即逝,穩紮穩打恐延誤戰機。
敵軍亦熟知我軍慣常打法,出其不意才有勝算。
且我已多次勘察地形,輕騎繞道之路雖艱險,但隱蔽性極佳,隻要將士們訓練有素,必能成功。”
爭論不休間,李嶽權衡利弊,最終拍板:“就依趙翊所言,此戰關乎全局,不容有失。
趙翊,你親率輕騎,務必一擊即中;我率主力,正麵強攻,定要讓敵軍見識我軍鋒芒!”
軍令如山,趙翊緊鑼密鼓籌備。
他挑選出平日裡訓練最刻苦、馬術精湛的百名騎兵,反複講解戰術細節,模擬各種突發狀況應對之策。
此次輕騎突襲,困難重重。
繞行的山路崎嶇蜿蜒,人跡罕至,極易迷失方向。
為應對此難,趙翊尋來熟悉周邊山林的獵戶,讓其作為向導帶路,同時,依據記憶中的天文地理知識,教士兵們通過觀測星辰、樹木生長方向辨彆方位。
山林中猛獸出沒,時有驚馬風險。
趙翊令士兵們提前準備火把,收集硫磺、硝石等物,製成簡易驅獸粉,一旦遭遇野獸,便以火光驅趕,撒粉震懾。
再者,連續的急行軍對人和馬的體力消耗巨大,他特意安排攜帶輕便且高熱量的乾糧,如肉乾、炒米,途中合理規劃休息時間,讓馬匹能及時恢複體力,士兵也能養精蓄銳。
出征前夜,趙翊巡視營地,看著這些目光炯炯、信任有加的戰士,心中滿是豪情與責任。
戰鬥打響,李嶽的主力部隊鑼鼓喧天,喊殺聲震得地動山搖,向敵軍正麵陣地發起猛烈衝鋒。
一時間,箭雨紛飛,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敵軍見宋軍來勢洶洶,急忙調集精銳,全力死守。
與此同時,趙翊率輕騎如鬼魅般隱入山林。山路崎嶇,荊棘叢生,他們下馬前行,小心翼翼,以免暴露行蹤。
行至後山,果見敵軍防守鬆懈,僅有少數哨兵巡邏。趙翊眼神一凜,低喝:“動手!”眾人飛身上馬,如猛虎下山,瞬間衝破防線,殺向敵軍後方輜重營。
一時間,敵軍後方火光衝天,糧草輜重陷入火海。
守敵驚慌失措,四處奔逃。正麵敵軍聽聞後方有變,軍心大亂。
李嶽見時機已到,率軍發起總攻,宋軍兩麵夾擊,勢如破竹,敵軍兵敗如山倒。
此役大勝,全軍歡呼雀躍。
但趙翊明白,內部矛盾並未消弭。
戰後慶功宴上,那些舊官僚將領雖表麵祝賀,眼底卻仍有陰霾。
李嶽私下找到趙翊,神色凝重:“兄弟,你之才華我深知,然軍中舊習難改,往後行事還需多加小心。咱們既要殺敵報國,還得在這暗流湧動中站穩腳跟。”
趙翊點頭,心中已有盤算。
他向李嶽提議,開設軍官講堂,定期分享戰術心得、實戰案例,不僅自己授課,也邀請各方有能之士講學,用知識打破偏見,凝聚軍心。
李嶽大力支持,講堂一開,起初參與者寥寥,可幾堂精彩課程下來,眾人被新穎戰術、深刻見解吸引,軍官們逐漸放下成見,交流漸眾,軍中氣象一新。
而在對外作戰上,趙翊愈發成熟穩重。
他深知,宋軍之弊,不僅在戰術,更在後勤補給、士兵待遇。
於是,他聯合李嶽,向朝廷上書,痛陳利害,懇請撥發足額軍餉、改善軍備。同時,在軍中推行“軍功田”製度,士兵憑戰功可獲土地耕種,家屬有優待,極大激發鬥誌。
隨著內部團結一心,外部戰力飆升,趙翊與李嶽的部隊逐漸成為抗敵中堅。
他們揮師北上,連克數城,讓敵軍聞風喪膽。每一場勝利,都銘刻著趙翊從戰敗中崛起的堅韌,他引領著眾人,在亂世中披荊斬棘,向著山河重聚的曙光大步邁進,以熱血守正道,用智慧破危局,讓希望之花在戰火廢墟中絢爛綻放。
喜歡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